在“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城新产业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明用“窄门”诠释其正在创业的产业地产。窄“门”出自圣经,大概意思是路宽走的人不一定成功,路窄走的人少很难走,但是很可能走得很好。这似乎也说出了众多产业地产人士的心声。 在房地产利润率逐年下滑以及调控趋严的大背景下,多元化、轻资产增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也规避了单一产业带来的行业和经营风险。但多元化、轻资产能真正帮助房企成功突围吗? 地产大亨炮轰“去地产化” 多元化并非房企“救命稻草” 恒隆“重资产”PK凯德“轻资产” 哪种模式更适合内地房企? 随着“共有产权”、“租售同权”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长效机制已经雏形初显。“不需要期待长效机制的到来,因为它已经在路上。”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如是认为。 “租购同权”激发租房市场潮涌 专家建言:急需配套细则 凤凰天安数码城T5董事总经理余安定则认为中国的特色小镇是产业地产的一部分,现在更多的小镇是集中在文旅项目上。但是大规模的小镇尤其是文旅项目缺少产业基础,若只是借政策红利拿地,最终会被淘汰。 链家研究院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认为,2020年、2025年,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租金规模将分别达到1.6万亿元、2.9万亿元,2030年预计将超过4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实习记者 董青枝 每日经济新闻实习编辑 张杨运 而将视角转向四大一线城市,今年以来土地供应也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合计土地供应规划建筑面积2738万平方米,同比上涨了57.3%。 作为活跃在中国商业地产的两大巨头,恒隆地产采用重资产模式,而来自新加坡的凯德集团则实现了轻资产的运营。 在行业巨头的以规模取胜之际,越来越多的房企也患上了“规模恐慌症”,开始加速规模扩张。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产业地产陷供过于求隐忧 无标准盈利模式困扰资本玩家》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如何征收房地产税,樊纲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应借鉴中国改革的宝贵经验:双轨过渡,新房新办法,老房20年过渡。“老房子钱已经交过一轮了,交的税有20年的时间折现大概都折现没了,20年之后再征房地产税,对那些老房子是合理的。”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强者恒强、弱者渐弱”的二八法则更加凸显。是选择小而美,还是大而强?大多数房企认为,只有通过做大规模才能实现突围。而对房企而言,土地是其发展的根本。但随着热点城市“限房价、竞地价、竞自持、竞方案”等拿地规则的变化,房企拿地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难。基于此,一些房企试图通过多元化、轻资产转型,试图突破规模或盈利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