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类手机骚扰信息令百姓不胜其烦,其中数量最多的就包括卖房、装修和房贷等信息。日前,深圳警方开展了打击整治骚扰信息专项行动,对9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发送信息干扰正常生活的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刑事、治安拘留,并关停了200余个骚扰电话。 以深圳市某商品经营有限公司为例,其招商总监谢某要求下属业务员围绕这些房产信息每天至少拨打400个电话,他说:“业务员通过拨打电话签订一个单,我就能获得4元提成,业务员能拿到16元提成。”深圳市某金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小额贷款的普通业务员翟某某说,公司规定每3个月必须放款35万元,如果没有完成就会被公司辞退,因此不得不通过多次拨打电话来完成推销任务,“打房产业主的电话成单率相对高多了”。 此外,一些国家对公民提供的保护举措值得借鉴。以美国为例,2003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联邦通信委员会推出“别打我电话”业务,电话用户可以通过登录政府指定网站或拨打政府指定电话,免费注册成为免受骚扰用户,用户还可同时注明只接受某个特定公司的推销电话。 一名公安民警表示,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对房产信息泄露难辞其咎。但是在实际中,一些员工为利益泄露业主信息,只能被视为个人行为,很难追究公司责任。他认为,应加大房产信息泄露的源头监管,加强对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失责的监管、处罚力度。 在非法房产信息的交易中,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存在对账户审核把关不严的现象,违法嫌疑人用虚假信息注册账户后,绑定非实名银行卡转移赃款。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兰金说,第三方支付公司应加强对资金收付主体身份信息核实,还应加强对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控,及时将异常情况向金融监管机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