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随着第一批共127个特色小镇名单公布,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拉开序幕。 《意见》还明确,要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各地区要注重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为特色小镇主要投资运营商,尽可能避免政府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县级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的风险预警地区,不得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立项建设。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看来,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沿海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已经差不多跟发达国家接近,有的地方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下,特色小镇的建设热火朝天,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不断涌现。记者了解到,2016年至2017年,住建部先后公布了两批共403个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建设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发展的概念,所以从地产开发的角度看,不能有各类圈地的考虑。”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强调。 住建部村镇司司长张学勤表示,特色小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发展,增强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有效带动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因此,《意见》将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作为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区要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并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确定供应时序,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特色小镇不断涌现 多位专家均表示,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由企业自行负责投资决策,政府则发挥制定规划政策、搭建发展平台等作用。《意见》强调,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或牵头打造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避免项目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发挥政府强化规划引导、营造制度环境、提供设施服务等作用,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要过度干预。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迅速,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1.3%,每年约1750万人涌入城市。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人口逐渐饱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打造小城镇,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率先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决定重点培育建设100个左右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产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态与生产和谐发展的特色小镇,为特色小镇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严防“假小镇真地产”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意见》提出,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路子,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申万宏源研究团队指出,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建制镇,也不是一个如同所谓风景区、开发区、高新区一般的一个区,而是聚焦当地优势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打造特色小镇的初衷。但也需要注意到,在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此外,特色小镇应以产业发展作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要防止盲目造镇。《意见》中也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发展要立足各地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 “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特色小镇存在定位不清、缺乏特色、过度房地产化,千篇一律的重复性建设等问题。”刘学智提醒,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也应当给予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