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谈房价,一谈房价我就晕。”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俞国生说,1平方米1万元、3万元、甚至5万元的都有。按照这个房价,一般老百姓一年的收入,大概只能买来1平方米。房价持续走高,百姓不堪重负,成为眼下人大代表们关注的话题。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一项对35城市的调查显示,去年全国房价涨幅超过一成,其中上海的房价上涨10.4%,土地价格上涨18.8%,成为全国上涨最快的城市。 去年春节,杭州还在热谈万元房,而眼下杭州万元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了,市区单价一万三四千元的房子开始出现,单价7000元的房子已无处寻觅,只有在偏远的滨江腹地,闲林以西,以及比较冷清的三墩,才能找到单价五六千元的房子。有开发商甚至扬言,杭州市中心房价最终每平方米将达到2万元,某某运河边现在单价一万三四千元的楼盘,最终单价卖到2.5万元没问题。 2005年开始的第一分钟,杭州市透明售房网正式启用了“诚信档案”。两个多月过去了,昨日记者在该网站看到,28家房产开发企业因为各自的诚信问题“落网”“诚信档案”。 记者在该网页上看到,一套住宅连续预订次数最多的是杭州市滨江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兴花园”,它的56幢1单元1104室被连续预订了6次;与其齐名的是杭州华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拱墅区“湖墅嘉园”5幢1单元1202室,同样被连续预订了6次。与此同时,据该网站统计,两个多月来共有712套住宅因为连续预订两次以上而被公布上榜。但事情还远没有完,业内人士预计:等到集中开盘的四五月份,“诚信档案”也许会遭遇杭州开发商的集体“挑战”。 这几天杭州楼市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市民包括开发商们相互都在打听,哪家楼盘在涨价,房价是不是又要涨了。 表情三:开发商大玩“猫捉老鼠” 文二路两家楼盘都在相互试探对方的出价。其中一家将于5月销售的楼盘宣称每平方米要卖1.3—1.4万元,其精装修房更要卖到1.5万元;而另一家销售部经理说,自己心里大致有个价格,但上周土地出让之后,又没底了,她们目前正组织人力做市场调查,看看哪些楼盘在涨价,以便参考。 购房主体存在虚假情况,或是以同一购房人的名义预订多套商品房并反复撤销、反复过期,或者干脆以虚假的购房主体签订合同。如“天赐公寓”分别以“李某”、“凌某”和“关某”为购房人反复签订多套房屋的定金合同,还有的购房人名字仅为“王”、“邰总”等,甚至仅为英文字母“K”、“E”、“F”等。 申银万国报告:上海房价12个月内向下调整概率大 同样焦躁的气氛也在上海弥漫。 通过反复签订并撤销房屋的定金合同的方式违规保留房源,网上显示的楼盘合同撤销率奇高。如上海“兴盛公寓”房源总数为16套,累计撤销合同次数96套,合同撤销率为600%;“天赐公寓”总房源数为114套,累计撤销合同次数达到了304套,合同撤销率高达266%。 前不久杭州城北某楼盘作出盘价上调1000元时,除了想赚钱,还想吓退一部分购房者。“房源都在网上挂着,我们不能不卖,但卖得这么快,实在忙不过来。”但这个举动的结果是,钱多赚了,购房者却没吓退几个。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自己也纳闷了:“怎么会这样?每平方米涨1000元,60平方米就是6万啊,很多人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多,怎么大家都对价格上涨麻木了。”“可能是因为房价一直在涨,有些人对价格变化上涨习以为常,失去了应有的警觉,一个楼盘每平方米涨个几百元一千元都无所谓了。” 表情一:房价一路狂奔 知情人士透露,这涉嫌惜售和炒房,一些开发商采取这种办法,始终将一批优质户型捏在自己手里。 编辑人语:沪杭这两个相距不过两小时车程的长三角城市,其房价这几年你追我赶,涨幅和价位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声名远扬。去年沪杭相继开出网上透明售房系统,两个城市的不良开发商们同时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连续预约、撤销合同、虚拟网上交易,甚至公然挑战透明售房有房不卖,楼市乱象丛生,人为制造了楼市假象,使得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买房难成为上海、杭州两个城市市民共同的话题。进入三月,眼下上海终于再次出手,连续打出几记组合拳,抑制楼市投机炒房。
|
- 上一篇:楼市即将走熊战略撤退时机已到
- 下一篇:聚焦三大举措 楼市能否从此天下无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