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否定了《土地管理法(修订案)》,包括《土地管理法(修订案)》的第47条,正在研究重新解释《宪法》第十条中的“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条款,为重新修改《土地管理法》做铺垫。 点评:除了相关技术标准外,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还可能在财政、税务、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并制定鼓励市场购买的相关激励政策。在未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排除在土地出让环节也明确要求按产业化方式建造。据了解,包括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在内的不少地方都在尝试住宅产业化,在给予相关政策优惠的基础上,保障房和商业地产项目成为主要试水对象。 赵路兴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首先是在持有环节征收房产税的试点范围将逐渐扩大;其次是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价高者得的招拍挂土地出让方式需要加以改进;此外,对于购买首套住房要给予一定的贴息政策,“有一部分不属于低收入者的,比如年轻人的首次置业购房是不能依赖保障房的,按照国际经验应该给予一定的金融政策上的支持,如低息的贷款等。”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降低能耗,包括住宅生产方式的产业化、住宅科技成果应用的产业化两个方面。推进住宅产业化将是未来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可能会在保障房建设领域先行试水,最快或在明年以地方试点的形式推出。 点评: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效仿上述两地的做法,推迟热门地块的出让。与此同时,在土地出让中,“限地价竞房价”等手段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今年四季度,各地的“地王”出现频率将有明显削弱。 点评:对我国来说,选址偏远、配套缺乏的保障房空间布局,可能造成保障房社区居民居住空间和社会地位的双重边缘化,引发或加剧社会分层和贫富差距的标签化、贫困的聚集与再生产、纵向社会流动不畅等问题,进而重蹈其他国家“居住隔离”的覆辙。这个长效机制目前在研究制定,大方向上的目标导向没问题,不过推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住建部专家: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涉首套房贴息 三、土地制度暂不破 人大拟重解"城市土地归国有" 楼市无假期。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期间,多数热点城市楼市量价齐升,成交量直逼历史同期峰值。长假结束后,“银十”行情延续,一些地区再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在本轮楼市异动过程中,预期失控被认为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其中,因高价地频出引发的涨价预期,以及因传言引发的政策松动预期,在很大程度上使市场陷入恐慌。随着房价攀升,购房者买涨情绪恐将在短期内继续存在。当前长效机制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短期之内,主管部门更倾向于采用行政手段引导预期。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近日北京、杭州分别暂停了两宗热门地块的出让,目的在于释放平抑地价信号。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热点城市采取这一举措。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房地产处处长赵路兴9月28日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称,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主要涉及土地、金融、税收三大方面,包括出台首套住房贴息政策等。 点评:这种改革的发展过程正好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城乡一体化是一致的。只有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界定完毕,才可以讨论补偿标准,只有确立好征地范围,才能谈论征地补偿标准。被人寄予厚望的土地制度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并不会有新的动作,仍然会延续过去5年的改革路径。农地流转并不是关注的重点。 2013年以来,住建部相关司局及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等曾多次开展住宅产业化调研,探讨相关技术问题和制度建设。上半年来,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协助住建部编制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作为住宅产业化的一部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目前正由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及相关院校共同编制,计划明年出台。此外,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透露,在房屋设计环节,设计标准化是住宅产业化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四、保障房建设领域或将率先试水住宅产业化
一、多地暂停"准地王"入市 行政调控存加码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