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政 房产航班出入境信息皆成目标 2018/6/13 10:46:44 作者:劳动报记者陈烺 编辑:黄公羽(实习) 潘某是上海一家企业征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主要从事对企业的信用资质、财产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业务。从2016年11月开始,潘某为满足一些小贷公司客户对个人借贷抵押用的房产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的额外需求,指使其公司员工蔡某、凌某等人,根据企业客户提供的房屋地址,向他人购买个人房屋产权信息,也就是俗称的“产调信息”,然后将这类信息出售给上述小贷公司等客户。案发后经核实,上述产调信息均能明确识别房屋产权人、产权情况等财产状况内容,共计1814条,该类信息的泄露可能对产权人等造成安全隐患。 发布会上,虹口区检察院还披露了一起征信公司出售公民房屋产权信息1800余条被提起公诉的案件。 虹口区检察院统计了近两年多来受理审查逮捕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共20余件50余人,涉及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多达数百万条。数据表明该类案件呈高发态势,2017年该院受理的案件数与2016年相比翻了一倍。犯罪主体集中在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人员及行业“内鬼”,银行、教育、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等行业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高风险行业。 检察机关认为,该征信公司及其负责人潘某、员工蔡某、凌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购买公民的敏感信息并予以出售,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记者了解到,情节特别严重的该类案件,将被处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微信 最新动向表明,涉案信息从普通型向高度敏感型发展,从原先的由姓名、手机号、地址、身份证号等组成的普通信息,发展到涉及房产权属、行踪轨迹、航班、出入境等高度敏感信息。办案检察官周健告诉记者,这些信息极易与电信网络诈骗或其他犯罪关联,甚至与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相结合。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从普通型向高度敏感型发展,涉案目标已经从姓名、手机号、地址、身份证号普通信息,发展到涉及房产权属、行踪轨迹、航班、出入境等高度敏感信息。昨天,虹口区检察院通报了此类案件最新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