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年轻人向大城市聚集,今天房价高涨的三四五线城市已经有很多过剩的房地产项目,未来这个情况只能更严重。相比起一二线城市来说,中国三四五线城市房地产泡沫更让人担心。 今年“两会”期间,时任证监会副主席的姜洋就曾透露:证监会用数年时间开发出对市场参与者的穿透式监管,交易所形成了强大的监测网络,从而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当然,此举也是为了维护股市的稳定,以防止出现2015年式的股灾。
来源:秦朔朋友圈 当然,为了刺激交易量,证监会还在不断创新,比如推出CDR(中国存托凭证)。所谓CDR,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股票的金融衍生工具,当你不能或者不方便直接买到一个外国公司的股票的时候,你可以在本地通过买这种存托凭证来实现对这个公司的投资,这和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还是非常相似的。 进入2018年,金融业实行宏观审慎管理,就是去杠杆,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和居民去杠杆,债务违约潮不断。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0.5%,释放7000亿人民币流动性,说是为了“债转股”,实则是给那些面临债务违约、濒临破产的企业续命。当然,银行从债权人变成了股权人,也把企业的风险扛了过来,最后还是储户和国家来兜底。 信贷繁荣会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带来GDP的增长。但长远来看,过度借债度日无异于饮鸩止渴。长达10年的信贷推动经济繁荣,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天。数字显示,在2001年到2008年中国保持两位数增长期间,每年债务水平变化并不大;而如今为了获得6~7%的增长,每年需要付出15%以上的债务增长率才行。企业效率和效益不行,只能靠更多的债务驱动。 中美第一批商品关税将于本周五(7月6日)正式起征,这意味着中美贸易争端实质性地打响。争端究竟会进展到什么程度?是否会升级为全面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影响究竟如何?物价、房价会受影响吗?汇率和股市又会怎么走?这些问题都牵动人心。 中国股市的问题,除了长期存在的圈钱割韭菜、监管不利等原因外,在现在的形势下,还有两个突出的原因: 首先,外汇储备的构成=贸易顺差(出口商品和服务)+资本顺差(外资投资)。外汇储备只有贸易顺差部分是中国的收入,资本顺差则是我们的负债。外商们带着美元来中国,入境之后换成人民币做生意,但他们走的时候,是要兑换成美元离开的,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他们带走人民币没用。所以,外资直投的这部分是我们的负债,我们是不能用的。 中国努力推动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赚外汇,更直白一点:赚美元。因为美元现在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清算货币,我们进口的石油、大豆、芯片等等,都需要大量美元来购买。所以美元储备对于中国而言,非常重要。 证监会如何对投资者进行穿透式监管呢?汕头一位投资者向媒体透露,3月份他因为卖出然后迅速买回了一家百货公司约32.5万美元的股票,结果从券商那里收到了来自有关部门的警告。这位投资者表示,由于监管机构的干预,他不会再尝试短线交易。还有一些券商高管认为,人民币100~200万元的交易常常会招来审视。市场的交易额不断下降,和这种干预也有一定关系。 贸易争端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如果能把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受投资者追捧的中国科技巨头引入中国股市,那岂不是一剂强心针? 第二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在各个行业有所展现,因此拖累资本市场下挫。 除了以上两点外,有媒体还指出另一个情况:监管机构加强了对交易行为的监督,具体方式包括给基金管理机构和券商打电话,对大规模出售股票设限等。 这在短期内的确是拉动了经济增长、推动了GDP增速,但是长期来看,可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