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先生透露,北京有个自媒体“XX大哥”,写负面报道更加专业。2016年,“XX大哥”连写了三篇旭辉的负面文章,让后者痛不欲生,导致旭辉高层不得不去北京公关。而在今年8月,“XX大哥”又推出一篇《棉衣和子弹——旭辉融资术》,又把旭辉捧上了天。“这样太没节操了,一张嘴巴两张皮,同一件事随他怎么说了。”仇先生说。 以房地产为例,目前上海几个自媒体大号的创办人由前媒体人及业内人士组成,还有几个由原先的电视栏目转型而来。他们熟悉市场和购房者,了解楼盘运营流程及敏感点,也因此一度成为企业连接准客户的有效传播渠道。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这些曾经帮助项目找寻客户的自媒体渐渐撕去了友善的伪装。 “黄色新闻”有七大典型特征: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报道内容流于肤浅;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专挑耸人听闻的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假造骇人的新闻——这似乎就是当下自媒体文章的真实写照。 据仇先生观察,在自媒体界,其实有不少在职财经记者,或者家属是财经记者。例如擅长于挖掘地产公司内部人事变动的某个公众号,创始人为前媒体人,而他的现任妻子是知名财经杂志的在职记者,也有自己的号。夫妻俩一搭一唱,在地产自媒体界叱咤风云。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任陆雷对记者表示,虽然查实文章是谣言诽谤就能删稿,但由于平台的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一篇文章全国好多平台都有,删稿需要中央网信办去协调各地网信办,也要几天时间。这也间接验证了房企工作人员的说法。 谁在收“保护费”? 而在今年P2P频频爆雷的大环境下,一些运营正常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受到了个别自媒体的“敲打”——直接来问是否有合作意向,否则可能写文章引发用户恐慌,提前挤兑。而在这时,企业为鱼肉,自媒体为刀俎,后者可以随意开价。“喜来稀肉”的前车之鉴,也让自媒体人在敲诈时更加谨慎,不会留下白纸黑字的把柄给企业,一切都是当面或者电话谈,而此时的录音是很难作为呈堂证供的。 除了对财报上的数字进行“危言耸听”的解读,房企正常的人事变动也在自媒体的表述中成了“高层地震”“管理层换血”等。这就让房企很被动,传统媒体报道时还会向企业核实情况,但自媒体几乎就是“闭门造车”——不采访,直接材料整合,再加上道听途说的内容,配上一些不明来源的微信截图,一篇所谓的“独家”爆款就此产生!“现在很多自媒体财经报道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演绎,根本不是新闻,更多是添油加醋的八卦,细节都经不起推敲。”仇先生感慨,“但读者就是喜欢这类文章,给了自媒体妄加揣测和评论的底气。” 责编:张莎莎 据悉,这场名为“中国房地产新媒体品牌峰会暨地产自媒联盟5周年老友记”的活动费用由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河北房企买单。虽然这些自媒体人都没有记者证,但这个自称拥有600万粉丝的联盟在中国地产界有不可小觑的能量。而对于赞助商而言,至少短时间内,这100多家自媒体不会写他家的负面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