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土拍吸引了金茂、旭辉、金地、建发、中骏、华发等16家房企的参与。在经过89轮竞拍之后,闽系房企中骏集团以59.4亿元击败各个实力对手,拿下了该地块,溢价率超过30%,无论是单价还是总价,都刷新了厦门土地市场的新高度。 中骏集团手狠心定的背后是对规模的追逐,是700亿元的年度销售任务,这一目标相当于在2018年的基础上提升36%,与此同时,中骏还提出将在2020年发起对千亿销售额的冲击。 包括大华集团、宝龙地产和急于上市的金辉集团在内的中型房企,今年对土地规模的态度相对激进。 华泰证券的研报也表明在TOP50的房企中,越靠前的房企越谨慎。 头部房企并未像以往一样逆周期拿地,原因也不尽相同。前文的富力和万科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表。 富力不拿地,最主要的因素是房企融资渠道收紧,自身的杠杆水平又高,难以拿到低成本的融资。关于融资,下文会再叙述。 而万科不拿地,有一部分原因也在张旭的话里,“如果太远的地,是很容易拿的”。 说白了,那些地方不值得。 但地理位置、配套好的地块毕竟有限,仅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很难满足一些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需求。 当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无论是优质土地的存量时代,还是销售规模的存量时代,大鱼吃小鱼才是正经事。 今年,融创、世茂、金科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并购事件,或是土地、或是项目股权、或是小型房企的股权。 融创,被称为“并购之王”。今年豪掷125亿收购了泛海系的上海董家渡项目,又接连入手阳光100旗下的部分重庆项目、新湖中宝一处位于上海虹口区的地块,临近年底孙宏斌又大笔一挥,152亿买下云南城投18个项目。 世茂股份今年6月以超过60亿元的对价接盘了粤泰股份的5个项目;金科股份也接盘了新城控股的多个项目。 融创老总孙宏斌还多次提议银行支持“并购贷”。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头部企业必然会向优质土地资源发起争夺,并购也将频频上演。 融资收紧 新湖中宝为什么将土地卖给融创?富力为什么不再拿地? 都和今年的政策环境有关。 以往的调控,总会有反复,以至于多数人将2018年的稳房价和稳地价解读为放松调控,认为下一步就是资金面的宽松。 2019年年初的降准确实给了这样一种错觉,市场也顺势高潮了一把。5月份出台的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投资的相关规定,如一记当头棒喝,打消了所有的热情。 今年,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动都搭配了对房地产行业的特别声明。而且资金端是全方位、多渠道都在收紧,除金融机构资金被限制外,今年7月,政策规定房企海外发行债券也被要求只能用于偿还一年以内的债务。 各企业融资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今年前10月,房企的融资结构中,国内贷款累计值占比不断下滑,从年初的超过20%下降到不足15%。 降价促销也颇有成效,通过定金、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这些途径获得的资金占比逐步上升,占总到位资金约50%,相较2015年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来源:券商研报 和国内贷款环境相比,海外发债受到的限制不算很强。所以今年也是海外债券的井喷之年。据市界统计,截至2019年11月27日,内地房企发行的美元债有188支,计划发行规模累计值为615亿美元,早已超出2018年全年水平。 各个企业对资金的渴求程度在美元债的票面利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