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低于400亿的当代置业发行的债券以15.5%的利率高居榜首。剔除预收账款后资产负债率(wind口径,非公告口径)仍超过75%的泰禾,今年发行的美元债票面利率为15%,紧跟其后。净资本负债率超过100%的佳源国际控股的美元票据利率达到13.75%,卖地的新湖美元债利率也在10%以上。 上文提到的中骏集团在今年8月之前发行了三期美元债,利率在7%到8%之间,属于中游水平,13亿美元的发行规模,大概也是其出手拿地的底气。 而万科、华润的融资成本只有3%—5%。 财务越稳健的公司,越容易拿到融资,还是低成本的融资。融资向头部企业集中,同样是一种趋势。 有研究报告统计了15家主流房企(碧桂园、恒大地产、万科、融创中国、保利地产、中海地产、龙湖地产、华润置地、金地集团、绿城中国、招商蛇口、新城控股、世茂房地产、富力地产、远洋地产)的融资集中度,这15家企业新增的有息债务占309家房企新增有息债务总值的比例已经从2015年的21.3%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6%。 新增融资向头部企业倾斜,无疑是挤压了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2016年信贷环境宽松时发行的债、欠下的钱,迎来了偿还高峰期。 光大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2019年—2021年,是房企偿还债券的高峰期。 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加快销售来补充现金流,融资渠道也比较多,自然不必忧虑。小企业可就没这么好命了,本来融资就不易,又赶上债务集中偿还期,未来免不了会有一波并购潮和中小房企破产潮。 结语 很多年后回望2019,它可能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一个新的开端时刻。 城镇化率的新水平、棚改的逐步退出、“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动摇,注定了房地产不会再出现单边上涨的行情。随着存量时代的不断深入,房企之间的厮杀必然越来越激烈,由分化带来的结果也将越来越明显。 增量时代,大企业吃肉,小企业尚能喝汤;存量时代里,优质土地资源、新增融资、人才都在向头部房企靠拢,手里有地有钱的头部企业纷纷开始寻找第二增长极,中型企业仍在筑造规模护城河,小房企的第一任务变成了活下去。 (来源:市界 黄莹 秦晓鹏)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搜铺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采编中心:0571-87015503-809,邮箱:zhousongping@soup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