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灵活财政政策积极房地产要稳 中央定调了(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9-12-13 12:48
梵克雅宝招聘 股票网 tonight merry christmas 股票行情查询 天下财经投资者说 good boy 鬼眼狂刀游戏 热血无赖飞膝击晕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实际上,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未来租售并举将成为房地产行业一大趋势。

  4.首次提及创业板、新三板改革

  解读:资本市场改革持续稳步推进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直接提及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中,关于资本市场只提及了科创板,当时的表述为:“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动作频频,科创板开市,至今正常运行了四个多月,去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已经完成。新三板、创业板的改革也相继启动。

  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炉,其中关于资本市场指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此后,相关监管部门多次提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相关改革措施也在逐渐落地中。

  新三板的改革也已经在路上。10月25日,证监会宣布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重点改革措施包括优化发行融资制度,完善市场分层,建立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随后,新三板深化改革相关细则出台。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资本市场改革的聚焦点落在了创业板和新三板。目前新三板改革率先开展,对于投资者门槛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转板机制等重大问题,预计后续还会有其他政策的配套推进。新三板改革升级,在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性地位显著提高。

  对于创业板的改革,虽然存量市场有一些挑战和难度,但箭在弦上、势在必行。参照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经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呼之欲出。预计接下来会加快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优化首发上市条件,提高创业板包容性和覆盖面,适度放宽创业板再融资条件,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5.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解读:要让百姓敢花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业内人士表示,居民部门的消费潜能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引导资金投向上述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让百姓敢花钱。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我们的需求在升级,但供给不足,所以要瞄准新的消费需求,增加这方面投资、供给,也就是培育新的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比如一些新的文化、旅游、信息、养老、健康、体育等需求得不到满足,就瞄准这个方向投资,培育新的产业,产业升级进而再带动需求升级。”徐洪才称。

  他进一步表示,“乘数效应”指带动作用,例如一些产业链较长、环节较多的先进制造业,研发技术一突破,一些配套产业都得到发展,之前讲“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也是指这个。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供需共同收益”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我们希望供给和需求能同步增长,那么最佳政策就是同时促进供给和需求的政策。“乘数效应”是指一项政策出台后,带动的总需求、总产出的增加有好几倍。

  为什么要引导资金投向上述领域,苏剑认为,例如资金流向先进制造业,一方面促进了供给,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生产出的产品恰好是中国消费升级所需要的,在这一情况下,供给正好满足了百姓对升级产品的需求。

  “民生建设是能够促进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供给,增强供给能改善百姓生活水平。如果能够做出一些举措,就能打消对未来不确定性,让老百姓愿意敢于花钱,这样促进了消费也促进了供给。基础设施领域也类似,是供给侧内容,可以促进消费和投资等其他方面,比如一条路修通,可以带动周边百姓消费;自来水接通、网络接通都可以拉动消费,这也是产业和消费间形成的协同效应。”苏剑表示。

  6.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

  解读:切实改变“傍大款”现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六大重点工作,其中,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会议要求,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会议对大银行、中小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分别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此举在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意味深长。

  首先,关于“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意味着大型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应坚持商业性与社会性有机结合,切实改变“垒大户”、“傍大款”等现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业务体系、机构网点、产品服务等方面采取进一步措施,并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及个人客户的支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型银行应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变革。”董希淼说道。

  其次,关于“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董希淼认为,实则要求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进一步端正发展理念,回归本源、扎根本地、服务本土,坚持以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要业务模式,以本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和本地居民为主要客户群体,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服务大众中发展壮大自身。

  再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据董希淼介绍,是以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主力军的身份存在。农信社系统要加强和深化改革,尤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提升农商行、农信社公司治理和发展质量,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程维妙 顾志娟 黄鑫宇  编辑 赵泽 

责任编辑:张义凌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