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陈霄也表示,张家港市作为三四线城市,受周边热点城市的带动以及房地产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尤其是2017年以来市场升温明显,价格明显上涨,投资性需求明显增加。但2019年张家港市新房成交量明显下滑,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张家港市此次政策上的针对性松绑是必然的。 华夏时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微调”动作尤为密集:11月11日,深圳调整了普通住宅的认定标准。深圳市税务局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即日起,普通住宅的标准不再有价格的规定,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均为普通住宅。这意味着满两年的二手房或可免征增值税,也在短期内刺激了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 张家港市取消限售、深圳调整“豪宅税”、深汕合作区市场解冻……近日,多地频频“微调”楼市调控政策,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11月16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11月25日,央行又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强调,继续严格遵循“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定位,完善“因城施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同时,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等。 进入12月,深圳楼市再次祭出“大招”。12月2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启动深汕特别合作区过渡期商品房销售的公告》,规定深汕合作区内家庭限购2套(包含商务公寓),成年单身人士限购1套、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限售5年等,意味着冻结了两年的深汕合作区房地产市场正式启动过渡期商品房销售工作。据《华夏时报》记者现场调查,作为深汕合作区解冻后第一个出售的住宅项目,“振业时代花园”项目向个人出售的只有300多套房源,却有2000多人认筹。 根据“因城施策”策略的指导,在一些城市升级调控力度的同时,也不乏一些城市对楼市调控政策主动“松绑”。对此,受访人士认为,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全面调控要求之下,楼市“双向调节”的特征将更为明显。当前,房地产调控最严格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未来大部分城市都有可能在人才购房、首套房信贷支持、公积金政策等方面释放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 从政策层面来看,尽管今年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及房地产,被认为有“放松调控”的意味。但时隔6天,12月12日晚间发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纪要再次明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眼下,2019年即将画上句号。对于2020年的房地产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未来两年将是楼市调控的关键期,楼市调控的机遇窗口将在2025年前后关闭,住房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预期将在2025年前后改变。此外,完成楼市调控操作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 更早一些时候,11月25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发布通知,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员工、行政企事业单位员工、引进人才这三类人员,购买直管区范围内的住房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限的限制;11月23日,广州调整了对于外地户籍人士购房的限购要求,在缴纳的社保、个人所得税年限可叠加使用等。
(责任编辑:江泽文_NO2031) 例如,12月11日,张家港12345市民热线的接听人员明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张家港取消2年限售的消息属实,只是官方文件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该消息在一天之内一波三折,最后以恢复限售前的过户政策而告终。 频繁出台放松政策的背后,有着地方政府因财政压力渐长而不得已为之的必要性,而局部市场持续遇冷,也是政策松绑的主要因素之一。 临近年底,多地楼市“新政”频出。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当月,全国发布了高达72次的调控政策,去年同期只有20次;而12月还未过半,楼市已发布超过15次调控。 但毋庸置疑的是,“房住不炒”调控基调仍不会变。于12月10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湾区的另一个城市佛山则以“人才引进”的名义对限购政策进行松绑。11月29日,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发布完善人才住房政策补充通知,明确佛山本科以上学历购买首套房不受户籍、个税、社保限制,而此前非佛山户籍需要1年以上社保证明。 年底出现的这波“微调”,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令人意外。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调控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就是“因城施策”,目前看到的调控放松实质是各地微调的过程,“我觉得这样的调控是非常正常的,也真正符合精细化管理模式”。 严跃进表示:“大概率看,预计2020年全国两会定调以后,政策放松的概率会增加,即政策的拐点会真正到来。”而若是放松,基本上会在人才购房和限售政策上进行放松,同时会在购房贷款资格认定上进行调整,最后则会在限购政策和税费政策上进行调整。“当然政策放松也是有条件的,如果因为放松而导致市场炒作,那么放松也还是会比较谨慎的,即政策层面不希望市场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出现”。 从稳定的角度来看,楼市过快下行其实也不是当前政策层面愿意看到的。赵海认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稳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从‘稳增长’的需求角度来讲,也可以适当的对房地产行业做一些相应的解压。” 密集出台的“微调”政策,凸显出浓重的“因城施策”、“双向调控”特征。《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颇为密集的“微调”政策中,尽管仍有像黑龙江这样发布“禁止房企贷款拿地、高层建到三分之二才能预售”严苛规定的城市,但“放松”已成为多数城市的选择。 地方“微调”政策频出 “房住不炒”主基调依旧明确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12月份市场参与者对于政策放松的预期其实是在加大的。“包括中央政治局12月6日的会议没有提房地产的内容,实际上更说明至少政策不会打压,政策底部正逐渐形成,房地产政策也应该从防范金融风险、防范价格过快上涨而转向促进楼市稳增长、防范价格过快下跌等层面上来。”他说。
而这份安居的保障,不仅仅来自商品房住宅市场,也“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