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创地武汉,也是常年位居卖地榜前列,住房刚需和改善需求旺盛。2月7日,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住房公积金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一方面将防疫一线人员的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由70万元提至84万元;另一方将放开外地支援汉医护人员在武汉购房异地公积金贷款的户籍限制。相较于武汉近年大力度的降低落户门槛及购房要求,《通知》称得上是疫情尚未迎来拐点之前,地方政府有限范围内的提振楼市腾挪之举,但力度并不大。 此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政策主要围绕降低企业经营性融资成本,国有物业让利以实现企业租金减免,企业税费缓缴少缴,重点关怀餐饮、商贸、交通企业,实施援企稳岗等一揽子政策。 作为50强房企青睐的三线城市无锡,《无锡楼市17条》贯穿楼市前端政策各环节,是名副其实的“救”市措施。这背后是因为疫情对返乡置业潮影响较大。三四线房企和楼市普遍面临较大压力,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亦是压力。 整体而言,房地产行业开始逐步走进各级政府惠企、暖企政策关怀的范畴内。 “类似于武汉这样的明星二线城市楼市起色大不大,主要看三四月的‘小阳春’。”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表示,武汉、杭州、西安等大多数的二线楼市在近两年整体处于横盘调整状态,房价早已夯实、供需面活跃,城市基本面扎实,如果疫情能在2月底控制,则疫情对当地楼市的影响基本在可控区间内。因此,二线城市“救市”态度,并不急迫。若疫情持续至三月仍未有“拐点”,不排除地方政府加大楼市救助政策的力度。 因城施政主基调未变 不过,截至目前,房地产行业主流观点并不那么乐观。一家TOP20地产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实际上地方政策对于房企而言的影响是有限的,主要都是针对土地出让金方面的,这就是相当于给房企让利,希望稳住市场。” 总体来看,本轮出台的涉房松绑政策特点鲜明,其中,一线城市楼市政策多涉公积金缓缴等,整体较审慎,以释放正面预期为主;二线城市多以土地出让金或住房公积金缓缴、开竣工时间顺延等,帮扶为主;以无锡为代表的三线城市则救市色彩明显。 业内认为,这与一二三线城市的楼市处不同的发展状况直接相关,这或成为楼市接下来因城施政落实的政策主轴。 “一线城市是政策风向标,在上层没有明确的楼市刺激政策信号之前,顶多出台类似缓缴公积金、激发改善性需求等细化政策,大动作暂时不会有。”华南一家房企的市场人士表示,这类利好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但对楼市影响并不大。 目前,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则主要以市场预期为主。 同日晚间出台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西安楼市10条》”)则涉及到缓缴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土地保证金比例降至20%、土地款缴纳50%可预办理不动产登记等。南昌市自然资源厅同日发布的政策与西安发力点类似,涉及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比例调整为20%、商品住宅或商住混合用地出让金缓缴为6个月等。 2月12日,无锡连夜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意见》(下称“《无锡楼市17条》”)几乎涉及房地产开发、融资、预售、销售等前端各环节。 中指控股CEO、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因城施策”仍将是行业调控主基调,本轮疫情过后行业调控尤其是重点疫区政策或将出现灵活调整,但不会与中央层面“房住不炒”定位出现冲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至于地产行业是否会像2003年SARS时期,站在经济舞台中央,成为驱动宏观经济的核心力量,业内持谨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