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虚假合同、虚假流水做账 围剿经营贷乱入楼市(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1-04-04 17:37
月票排行榜 欧美喜剧 中国证券公司排行榜 最火的电视剧 外汇储备排名 台湾男歌手 加速器排行榜 中国最帅的男明星

  “银行确实没法查,尤其在事前,只能做到银行出去的钱不直接流入楼市,主要是保证申请人提供的合同、发票等在形式上完备。”前述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更多是事后监管,抽查到违规流入房地产的情况后抽贷。

  此次通知也明确,一旦发现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将立刻收回贷款。深圳此番就提前收回了21笔涉嫌违规贷款,对应金额为5180万元。

  违规背后的小微企业贷款两难

  此次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经营用途贷款需求进行穿透式、实质性审核,要根据借款人实际经营需求合理确定授信总额,与企业年度经营收入、资金流水等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并且特别提到,“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松对真实贷款需求的审查”。

  换句话说,通知要求银行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放贷,而非仅仅根据抵押物,即房产价值的高低放贷。

  李宇嘉认为,过去房地产价格明显上涨,银行对贷款偿还第一还款来源,即企业生产经营收入的重视程度下降,转而依赖房地产的抵押物,这是对贷款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违背。

  不重视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却依赖房产抵押放贷,这背后是银行审核小微企业贷款时的尴尬。“只有针对大企业的信用贷款,即无抵押授信贷款,银行才会严格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审批,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说白了就是抵押房产贷款。”前述银行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审批个人经营性贷款时除了个人征信、企业征信,也会关注企业经营情况,如财报、银行流水等,“但这些比较虚,小微企业的数据都可能是特意做出来的,因此必须抵押房产,否则根本批不下来”。

  也就是说,抵押房产才是银行保证贷款安全的关键。“在房产抵押成为个人经营性贷款‘标配’的情况下,在一线城市做这类业务风险较小,因为其他城市抵押房产的风险也不低。”有银行客户经理甚至反问,“如果真正按照经营情况有几家小微企业可以拿到贷款?对银行来说,房产真的是非常安全的资产。”

  在信贷资源要向小微企业倾斜、同时压低利率的要求下,似乎必然导致银行审核贷款时寻求更为安全的资产做抵押。

  “经营货之所以能够流入楼市,之所以能瞒天过海,授信层层审查能够通过,让贷款三查流于形式,披着实体经济贷款的外衣进入房地产市场,主要原因就在于银行内部的理财经理、客户经理与外部的资金中介和房产中介合作,共同套取资金。”李宇嘉说。

  但站在银行的角度看,有客户经理直言,即使知道一些人挪用经营贷买房,银行也愿意贷,毕竟有北上广深的房产做抵押,比其他贷款安全很多。

  “其实有个釜底抽薪的做法,就是在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时不要只打印流水证明,而要查纳税。”郑大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样会抬高造假成本,吞噬炒房的利润,“经营流水证明只需要通过转账就可以造出来,但是纳税就要付出真金白金。”

  “其实一些小微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根本不需要纳税。”前述银行客户经理直言,这样可能伤害到一些有真实需求的企业。

  而多位受访银行客户经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审核趋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营业执照注册时间,二是抵押房产的房产证出证时间,三是真实营业情况,“依靠新的营业执照和房产证很难申请到经营贷了。”

  在通知加强经营贷审核意图明显的情况下,前述银行业人士认为可能会导致借款人借款成本上升,“本来可以轻松申请到贷款,但现在哪怕一些有真实需求的借款人也需要包装材料,目前银行的个人经营贷业务量减少,很多人因为担心不符合条件观望情绪明显。”

  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应通知会否对企业和个人的合理融资造成影响时强调:当前,一些经营用途贷款被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源。通知严肃治理此类违规行为,将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排查更多基于调控房价的考虑,从金融风险的角度讲这些贷款的风险基本是可控的。”前述银行业人士认为,在地方排查出的违规流入楼市的经营贷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启动全国排查,更多是“杀鸡儆猴”,警示信贷资金不再违规流入楼市。

  《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第1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郭梦媛】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