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美国已经对我们我们的豁免有很多了,现在还剩352家,占出口美国比例大概在13%,为什么会豁免这部分市场呢之因为这部分商品在美国进口度依赖30,如果有相对替代的就不会再豁免了。戴琪也说需要对中国发起新的调整, 除了需求对成本传导的影响,还有汇率影响,如果从长期来看,过去十年有两个很强的货,币元、红色,一个是顺差,一个是逆差,长期来讲,这个确实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短缺可能和资本流动,我们如果用比较简单的变量测,北上资金买卖股票的变化。因为短缺因素可能会放大汇率或者环境的波动,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包括企业在外的融资等等。 从外部挑战比起来,疫情散发对经济的影响。去年8月份是比较大的扩散,因为2022年年底的时候不太可比,去年8月份那一轮行政区大概7个,8月20日高风险、中高风险在7个省级行政区。今年3月15日已经19个行政区了,不管怎么样,这次涉及的面,人口流动也出现大的下滑。这个变化会影响尽速的复兴,10二月份我们可能面临最大的压力。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能力和信心,消费复苏是更加滞后一点,消费提振一个是能力,一个是信心,能力就是通过就业,通过工作可以多少钱,现在也率从同时来讲4月份5.5,跟前面比,但是青年失业率逐年有小幅度提升,尤其对大学生,包括去年教培行业。 消费倾向,2021年消费支出大1元,花0.68,消费能力和信心需要得到提升。服务业生产直属明显落于工业,现在服务业只有4.2,这4.2里还有三大部分是因为信息软件服务的贡献,增加1.63,但是贡献1.3百分点,目前的企业发展信心和预期还不是特别充足。现在都在保民生,保交楼,所以房地产投资实际跌幅有所收窄。但从土地购置、房屋销售和房企业融资等角度看,房地产行业资金循环仍然不畅。政策传导,目前大环境下政策效益,传导到市场到经济还需要时间。不同经济体发展阶段不一样,土地禀赋也不一样,人口密度也不样,但是房地产政策也不太一样,但是房地产消费、建设规模的变化跟发展水平关系很类似,到了某一个发展阶段之后,1万多美元都会走平,我们在2013年开工了1000万套保障房,那时候比较高了。但是这几年又有回升,2014年整体是一个振荡区域。大家购买力强一点,所以推高了一些,资产配置率更愿意配地产,所以导致销售去年创心高。但是2013年到现在是进入了平台期,或者缓慢滑落的区间。 地域明显分化。我们做了人口普查,去年10年人口越多的城市人口增长是越高的,当然北京等等的这些城市除外。地域分化对未来整个房地产的格局,空间的格局影响也会比较显著。如果从阶段的变化判断未来地产投资,我们也很难棋盘地产对经济投资有非常大的驱动。 数字经济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释放。如果从全球来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了,从疫情冲击下看哪些行业有韧性,如果单看数字化的话,去年下半年整个数字经济恢复力。这里可以有指标,比如市值,全球十大高科技公司里中国已经有三个、四个,但是截至到3月25日,目前腾讯排第一,也是因为港股前段时间有回升,如果没有回升,腾讯已经到前十以外了。苹果8万亿美元,微软2.2万亿。即使非常小的那块,蓝色是美国的独角兽,每年新增独角兽情况,全球500多,我们只有40多。今年更少,今年年初到3月中旬,中国现在还只有一家,全球90多家,增量领域占比越来越低,前面的朋友或者新企业没有成长,后面很难看到巨头。 2022年宏观经济走势中需要关注的不确定性的因素,按照一月份、二月份状况,总体实现目标虽然要付出一些艰苦努力,但是至少从年初政策设计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匹配的,但是出现了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要做调整。 那我们怎么理解政策可能的变化和逻辑呢?经济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要在当中注入确定性因素对冲一下,我觉得有三个逻辑: 一是中外宏观政策周期的差异。美联储或者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会升级这些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我们还要主动作为。最近中美之间利差在不断缩窄,原来美国利率高一些,现在不断收窄。这过程中我们政策会不会受到制约,这倒也未必。过去十年,我们的宏观调控一些大的变化是我们宏观调控有很强的自主性的。但是肯定是质量小围绕着质量大转动,过去十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中国贡献将近10万亿美元,美国大概7万亿,其他所有经济体加起来不到2万亿。这种情况下你自己经济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就是自变量,你就更有自主性来调整。按 二是疫情发展和防控的差异。国外很多地方选择共存,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过去两年动态清零,加上外防输入,组合下来经济复苏绩效仍然是全球领先的,但是这一轮疫情看到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三是传统经济循环和新经济循环的切换。我们重化工业之前受基建和地产,城市化、工业化的带动快速增长。但是在20年过去,这些动能都是在弱化的,我们需要保持中高的增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动能,传统动能肯定是继续提高质量,提高可持续性,新的动能是不断激发,就是推动科技、金融新的循环,数字经济往“双碳”绿色转型的部分还有很大空间,如果我们观察一些政策这是需要考虑的循环替代的切换,对传统来讲是更可以提高发展质量的。 我们可以列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宏观政策需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政策协调性要加强,用好减税降费退税组合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力度,有效缓解市场主体经营困难和促进重点群体。防疫精准性、科学性,坚持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干扰。 老经济循环和新经济循环看到地产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新发展模式怎么破题,怎么推动,这也是需要政府和业界共同努力。新经济的发展机遇很好,工业革命的机遇我们没有抓住,我们就需要坚持依法、透明、可预期原则对资本行为进行规范,增强政策协调性和针对性,提振平台经济发展预期和信心。加强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缓解输入性成本上涨压力,实现外贸外资稳定增长。外贸外资的稳定,涉及到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的问题。 按照之前讲的政策逻辑看今年经济演变,全年能不能呈现前低后高趋势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