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后“两会”时期房地产政策研判及行业新发展模式解析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2-04-09 21:44
爱情悲剧 中央电视台8套在线直播 2019电影票房排行 鼓手中国 最省油的suv排行榜

均执行首套房贷首付20%,二套房在非限购区首付30%、在限购区首付50%。

其三,调降房贷利率。例如杭州首套房贷利率从5.9%下调至5.6%-5.65%,二套房贷利率从6%下调至5.8%-5.9%。

其四,局部放松限贷。例如郑州认贷不认房,已有一套房且贷款结清的,再次申请按揭贷款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其五,缩短按揭放款周期。例如广州主流银行信贷额度充裕,按揭放款周期普遍缩短至1个月,部分银行低至1周。

不过,居民实际按揭贷款显著不及市场预期。2021年10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比一度升至53.1%的高位,但随后历月占比持续走低。2022年2月,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减少291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住户中长期贷款历史首次出现负增长。

我们认为居民按揭贷款有望继续松绑,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保障刚需满足改善及新市民购房消费,并给予新市民一定力度的信贷政策支持,保证正常房地产交易平稳运行,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

具体而言,新市民是指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目前新市民规模约3亿人。针对新市民仍需给予信贷政策支持,例如新市民在非限购城市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可以按照最低20%执行。又如新市民在限购城市购买首套房,只要符合限购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及还贷能力,同样要应保尽保,涉及适当降低新市民首套房按揭贷款的标准,缩短放贷周期,并下调房贷利率等。

04

调控政策房住不炒基调不变因城施策促进良性循环

……略……

一、核心一、二线调控继续从紧执行,但政策加码频率将显著下降

2021年,地方调控高频化、精准化,73省市、249次政策加码,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其中,深圳、广州政策加码多达20次,深圳重点强化信贷资金管控,并以“深房理”被查处作为政策加码的最高峰;广州分区域精准化调控,天河、黄埔、南沙等热点区域依据市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政策措施;上海多管齐下严堵政策监管漏洞,政策加码同样达到13次。

联系到核心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供不应求,房价始终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我们认为核心一、二线城市仍需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四限”调控仍将从紧执行,并严堵政策监管漏洞,但政策加码频率将显著下降。

二、弱二线及三四线跟进放松调控甚至刺激,聚焦市场维稳、企业纾困

2022年以来,随着市场下行压力加剧,部分城市开始放松调控乃至刺激居民购房消费。其一,变相放松限购。典型如郑州,子女、近亲属在郑工作、生活的,鼓励老年人来郑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其二,财税刺激托市。例如玉林购买90平方米以下首套新房,每套补贴6000元;购买90平方米以上首套新房,每套补贴1万元;并给予50%的契税补贴。其三,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例如郑州实施安置房建设工作三年行动,坚持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对已建安置房中群众自住以外房屋,采取政府回购、回租等方式,盘活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

我们认为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或将跟进放松调控,甚至刺激居民购房消费。聚焦救市政策组合拳,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展开:

其一,市场维稳层面:第一,调降落户门槛,加快人才落户,局部放松限购。第二,放松公积金贷款,商贷首付比例按央行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降低房贷利率,缩短房贷周期。第三,棚改、旧改加快推进,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第四,财税刺激托市,购房补贴、税费减免等均是政策选项。

其二,企业纾困层面:第一,调降商品房预售门槛,加快预售证审批进度。第二,在严格落实“保交楼”的同时,适度放松预售资金监管,提高各施工节点提取比例。第三,降低土拍门槛,增加低价地、平价地供应,降低竞买保证金,延期缴纳土地款。

05

房地产税暂时搁浅稳预期长期仍落地破土地财政依赖

……略……

一、短期暂缓房地产税试点,便于稳地产助力经济稳增长

金融委专题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责任,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财政部率先表态暂缓房地产税试点工作,正是落实金融委定调的重要举措,短期以房地产税为代表的收缩性政策都将暂缓执行。

联系到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转冷,百城成交跌幅扩大,房价整体下行。企业更是面临巨大危机,销售、融资急剧下滑,品牌房企频频“暴雷”。此时落地房地产税试点,势必将加剧市场下行压力,企业偿债危机或将全面爆发,极端情况下甚至将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而在经济稳增长的政策大环境下,房地产行业仍将扮演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剂的重要角色。短期暂缓房地产税试点工作,有便于稳定房地产行业,助力经济稳增长。一方面,减缓市场下行压力,逐步恢复市场信心,引导房地产交易逐步恢复正常化。另一方面,保市场主体,让企业销售回款能够快速流转,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及偿债危机。

二、房地产税终将落地,扭转炒地炒房观念并降低土地财政依赖

房地产税试点短期暂缓执行,但不代表无限延期,核心动因不乏以下三方面因素:

其一,房地产税是税制改革重要一环,有利于破解土地财政机制依赖路径。房地产税属于直接税和财产税,又属于地方税种。推进房地产税试点工作,有助于提高直接税比重,并健全地方税体系。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房地产税有望成为地方主体税种,更好发挥地方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助力土地财政机制转型。

其二,房地产税有助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房产是居民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持房产价值也是衡量居民家庭财富的重要标尺。而在长期持有过程中,房价持续上涨所带来的的巨大增值收益,无形中加剧了居民贫富差距。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尤其是补齐房产持有环节的征管缺位,是填补贫富鸿沟、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制度抓手。

其三,房地产税是长效机制的重要部分,更好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是土地、住房、金融、财税等多位一体协同发力的调控体系。房地产税作为重要的财税工具,本就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部分,有助于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因此,房地产税并非无限延期,只是等待较好的时间窗口期,以便将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随着房地产行业逐渐恢复稳定,一些城市相关试点工作或将正式提上议程,有助于扭转企业依赖于地价和房价上涨获利的经营模式,以及居民通过投资炒房获利的住房消费观念,并将破解土地财政机制依赖路径。

06

居民增收降负强化收入增长预期生育提振效能有限

……略……

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略……

二、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生育率短期提升长期继续下行

……略……

07

城镇化仍是行业最大红利继续向城市群及都市圈集中

……略……

一、五大城市群将成房地产市场核心载体,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略……

二、城市群及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土地、人口等要素市场化配置

……略……

三、城市更新将成楼市稳定剂,压力城市或将加大棚改、旧改力度

……略……

08

区域战略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奠定城市新格局

……略……

一、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是经济新引擎,引领行业新发展格局

……略……

二、做强广东、江苏和浙江经济大省,强化行业省域发展格局

……略……

09

行业新发展模式从增量开发到存量运营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双循环

……略……

一、完善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机制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双循环。商品住宅市场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障刚需满足改善及新市民购房消费。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为主体的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提升保障房覆盖率,重点解决新市民、困难群体住房难题。

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的联动新机制。其一,居民环节,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调,支持居民自住以及改善性住房消费,打压投资炒作需求。其二,住房环节,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租赁群在享受共同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其三,土地环节,根据各城市市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供地指标,意即继续增加大型及超大型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减少中小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其四,资金环节,房地产行业继续去杠杆,融资“三道红线”、房贷“两道红线”持续发力,将企业负债率、居民杠杆率降到相对安全的水平,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

二、开发新模式:杠杆合理化、可融透明化、全封闭化监管和交付可风控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当然也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转向去杠杆,房企债务违约事件爆发更加频繁,问题项目交付困难。因此,房地产开发环节亟需探索建立新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

其一,房企杠杆合理化。必须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做好杠杆合理化,改变过度追求销售业绩规模的观念,转向规模、利润、产品、服务互相平衡的经营模式。而在融资“三道红线”落地后,优质房企主动优化调整财务结构,提升经营质量,但不少企业通过表内负债表外化转移等财技美化财务报表。因此,房企去杠杆必须是表内、表外同步进行,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其二,可融规模透明化。从融资层面,要做到透明化。效仿海外发达国家房地产开发模式,房企从拿地阶段可以贷款,但整个项目的可贷款总额设置一个上限,剩余投资资金只能是企业的自有资金。而在项目正式立项投资前,企业便可以根据自身财务情况稳健投资,核心宗旨在于量入为出,做到融资透明化,根本杜绝表外融资的问题。

其三,项目开发全封闭化监管。项目资金要做到可监管,可以考虑采取全封闭管理的方式。参考海外发达国家房地产开发模式,开发商的定位是项目操盘手、小股东,可以引入其他财务投资者参与,各项资金则由银行、保险等权威金融机构全程监管。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企业无转出权限,只能结算完成之后再分配。如此便能解决项目资金挪用的问题,也能解决地方政府的监管问题。

其四,房屋交付可风控。未来可以考虑准现房销售制度,做到可风控。例如在房屋主体结构封顶之后,企业才能申请预售证对外销售。或者对现行预售制度加以完善,延迟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按揭贷款,比如在项目基本竣工的情况下,银行再将70%左右的按揭贷款划转至开发商账户。如此便能避免项目烂尾,规避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三、后开发时代:盘活存量推进城市更新,企业转型轻资产经营

房地产行业规模现已基本见顶,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5年保持在17亿平方米高位。未来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后开发时代,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积极盘活存量。提升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鼓励建设用地多功能复合运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和低效用地,例如将闲置的商办、工业及仓储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或者职工宿舍等。

其二,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变过往大拆大建粗放式开发模式,努力提升老旧小区功能化改造,例如加装电梯、增加适老适幼化设施等。而在具体的改造环节,通过市场化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城市更新要转变发展思路,以产业升级驱动城市更新,以产业创新激活城市再生。

其三,企业转型轻资产经营。随着房地产行业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运营,企业竞争力重点在于全产业链的运营和资产管理,经营模式势必由重资产逐渐转型轻资产,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例如代建、物业、租赁等。

★ 完整版专题购买请咨询:021-60867863 吴经理 ★

专题目录

2022年后“两会”时期房地产政策研判及行业新发展模式解析

第一章 经济稳增长:达成GDP增速目标5.5%较有难度,房地产仍是重要抓手

第二章 房地产调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不变,因城施策促进良性循环

一、核心一、二线调控继续从紧执行,但政策加码频率将显著下降

二、弱二线及三四线跟进放松调控甚至刺激,聚焦市场维稳、企业纾困

第三章 货币政策:短期重在稳地产,未来或将继续降准、降息助力经济稳增长

一、货币政策要主动作为加大实施力度,继续降准、降息纾困实际经济

二、稳定房地产行业,市场信心及交易恢复正常化,化解企业偿债危机

第四章 房地产金融政策:控制去杠杆节奏,放松居民按揭、改善企业融资

一、房企整体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国企、央企及优质民企更为受益

二、居民按揭贷款继续松绑,保障刚需满足改善及新市民购房消费

第五章 房地产税:暂时搁浅长期终将落地,破解炒地炒房及土地财政依赖路径

一、短期暂缓房地产税试点,便于稳地产助力经济稳增长

二、房地产税终将落地,扭转炒地炒房观念并降低土地财政依赖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仍是行业制度红利,市场份额将向城市群及都市圈集中

一、五大城市群将成房地产市场核心载体,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二、城市群及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土地、人口等要素市场化配置

三、城市更新将成楼市稳定剂,压力城市或将加大棚改、旧改力度

第七章 居民增收降负:强化收入增长预期,生育率提振效能有限人口将达峰值

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二、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生育率短期提升长期继续下行

第八章 区域重大战略: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引领行业新一轮城市格局

一、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是经济新引擎,引领行业新发展格局

二、做强广东、江苏和浙江经济大省,强化行业省域发展格局

第九章 行业新发展模式:从增量开发到存量运营,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双循环

一、完善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机制

二、开发新模式:杠杆合理化、可融透明化、全封闭化监管和交付可风控

三、后开发时代:盘活存量推进城市更新,企业转型轻资产经营

#热点

深度研究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