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爆雷内幕:郑州楼盘近乎停工 记者调查被踢出群聊(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2-07-17 17:59
中国院士总共有多少人 危机公关八号工坊 王可可丢了 拦高铁

今年4月,中原大观业主向河南省银保监局递交举报信。业主们指称“(购房贷款银行)未将按揭贷款发放至预售款专用存款账户,导致资金监管账户余额不足,项目面临烂尾风险”,诉请银保监局责令当事银行主动承担责任,以及实施措施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之后,郑州市银保监局以“郑州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为商品房预售款的监管部门,建议你们向该部门反映有关情况”为由,未予受理该类投诉。

之后,业主们又向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反映此事,该局下属单位房地产市场和产权交易管理中心(下称“房管中心”)对此进行了回应。回函中,房管中心称,针对未入监管账户的预售资金,房屋交易资金监管科已多次向开发商和监管银行招商银行郑州分行、中原银行、民生银行郑州分行下发监管函件,约谈并要求相关企业和银行追缴未入账的预售资金,并对开发商的违规行为上报主管部门,对监管银行的违规行为函告河南省银保监局。

记者分别致电上述3家监管银行,其中,招商银行直至截稿未进行有效答复;中原银行接线工作人员提供了董事办电话,但该电话无人接听;民生银行则以“处理投诉”的名义复电,称其对流入该行监管账户的资金“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不存在违规行为”。

记者从监管银行内部信源处了解到,在中原大观项目中,疑似有部分房屋的预售款并未进入监管账户。该监管银行内部人士称,当地房管局曾向监管银行下发过督办函,督促监管银行向开发商追缴未进入监管账户的预售资金,“督办函下发之后,开发商的确有向监管账户补充缴存资金的行为,但是否百分百补足资金,就无从知晓了”。

在监管账户资金拨付方面,上述银行内部人士称,监管银行从监管账户向开发商拨付资金时,始终以当地房管局的批复为依据,“即便是督办事项(追缴未入账的预售资金等)未尽的情况下,银行也无权拒绝拨付资金”。在资金用途方面,该人士称,监管银行尽责监管,同时也表示银行对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无法做到专业把控,“依据房管局的相关批复进行监管”。至于监管账户的阶段性结余情况是否符合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相关规定,该人士以“涉密”为由拒绝透露。

而类似情况也发生在融创于重庆市开发的停工楼盘中。

据融创一曲晴江的业主向记者反映,原定于今年10月交付的楼盘在近期停工,如期交房基本不可能。业主在信访过程中得知,原本至少应有1.2亿元资金的监管账户中仅剩下4000万元。

对于其余资金去向问题,在重庆该楼盘的复工工作协调群中,一名自称协调组负责人的群成员曾以“相关票据显示很多信息,业主不专业、不了解资金情况”“总包确认可以开工就可以”等理由不给出具体回复。

记者不慎暴露身份后,遭群主踢出群聊。

重庆,融创一曲晴江项目停工。 受访者供图

融创爆雷

至6月底,融创中国(01918.HK)因上年年报延期,其港股股票停牌已有3个月。这些情况背后,是融创可能遭遇了严重的资金流动性问题。

今年3月底,融创中国股价已由巅峰时期的每股40余港元下滑至4.58港元,市值大幅缩水,前后只经历了两年零两个月。因未能如期披露2021年年报,融创在4月初停牌。

融创将年报“难产”的原因归结为债务问题所致。其公告称,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融创的评级,因而引发有关境外贷款的问题,融创方面正与债权人沟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融创合计60亿元的境内公开债于今年4月到期,融创就该债券与持有人寻求展期。

内忧外患中,融创究竟欠下多少债?

除了上述境内公开债以外,融创5月的一份公告显示,今年4月,融创有4笔优先票据利息逾期未付,当月应付利息总计1.05亿美元。

其中,一笔2023年10月到期的票据本金为7.416亿美元,当月应付利息的30天宽限期满后,融创仍无力支付。这也就意味着,这笔票据的持有人有权要求融创立即还本付息,但1亿美元的利息尚难以支付,更遑论7亿美元本金。这份公告一出,有分析将其解读为“融创官宣爆雷”。

曾大手笔支持乐视和法拉第未来,融创当初的豪迈与如今的窘迫判若云泥。从去年开始,融创就频频出手“回血”自救。至今年3月,融创先后处置约 257.2 亿元的资产,两次股权融资回流约15.32 亿美元资金,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提供无息资金约4.64 亿美元。如今来看,这一系列“回血”措施并不足以解融创的燃眉之急。

今年3月,融创发布了一份《盈利警告》,其中显示上一年度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预期本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较去年下降约85%,核心利润较去年下降约50%”。融创将其归咎于投资损失以及行业环境等因素。

近年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明显,多家房企均不同程度出现资金问题,销售下滑、融资难度加大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无疑是这一时期楼市调控的首要目标。

而融创“爆雷”的原因与此前大手笔“拿地”、如今销售遇挫等情况密切相关。融创曾一边“大兴土木”,一边“日进斗金”。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1—12月间,融创中国新增土地价值为1013.8亿元,新增土地建面1104.3万平方米,位列众房企第9位。另据融创《2021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载明的数据显示,集团及其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全年总计新建143个项目。此外,融创2021年全年合同销售金额达5973.6亿元,与往年数据相比增长明显。

但到了2022年,销售大不如前。5月初,融创中国公告了销售方面面临的不利局面。公告称,3月以来,集团重点布局的核心一二线城市销售情况“受疫情影响严重”,三四月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大幅下降约65%,“现阶段集团面临着更大的流动性压力。”

问题楼盘如何交付?

合同销售额并不等同于营业收入。根据各地现行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及房地产开发现状,楼盘预售收入往往需要存入商品房预售监管账户中,在工程建设中按节点拨付,要在房屋竣工、产权移交后才可全额拨付,因此有延迟性,项目能否如期交付成为房企资金有效回笼的关键问题。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