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强烈一边倒的时候,更应该有清醒的判断,到底什么样的房子更适合自己、以后会有更好的市场。 有没有发现,我们总是会感慨:「要是那个时候买就好了」。那个时候总是已经过去,就如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时光是不可能倒流。看着房价一天天发生变化,等下定决心的时候又要咬咬牙多掏几十万,于是一步步地提高预算。 品牌开发商的房子一般都贵一点,想留在同样的位置,又想少花点钱,只能去买个陌生开发商的楼盘。这样的现象已经屡屡出现,在成为现房以前,总觉得差不太多。实际上,会差很多,从自住角度,房子本身的品质、后续的物业服务,其实更重要。 可以把这种无奈,当作退而求其次,但是要考虑好的是:若干年后需不需要为这种无奈而买单。 8月份的市场在发生变化,变化在于越来越多的人买不到心仪的房子了,就是连仅仅是买到房子,也要到处找关系。变化也逐渐出现在各大售楼部,热门楼盘会有人直接加价求购;也出现在二手房市场,加价抢单,虽然只是小小一点点的额度。 以往平平淡淡的8月份,今年似乎有点轰轰烈烈,到昨天(8月29日23:00)为止,8月份杭州的新房 (详细信息)成交量已是16562套(含萧山、余杭,不含富阳,下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似乎我们已经很难找公共空间很富足的房子。因为地价高,有限的土地上总是建了矮一些的房子,对于很多开发商来说,只有通过洋房、排屋才能把地价给找回来,可是牺牲的是公共的花园,绿化面积越来越少。 现在有一些楼盘,听起来单价似乎很低,但要么户型差,要么地段偏,要么开发商不专业,以后吃苦头的可是购房者自己。 花高代价买了,却有满肚子的憋屈,到时候住得还不满意。 3.品牌的无奈 或者折算到二手房市场,四五万左右的单价,去年都可以买到钱江新城最好的位置,部分还带顶级的精装修。只是,户型大一点而已。这么一类比,现在的房子真的缺少了些努力。可是市场上充斥着这样的产品,只能无奈地接受。 所以,大概就只能用这样的条条框框去拦一下,能少做点错误的决定总是好的。 weiweishuofang 淡季不淡,很纠结的一点是:常有人问你这楼盘能不能买,如果这个楼盘很糟糕,或者性价比很低,要是换作从前,你可以很坚决地阻止他,但是现在你怎么阻止他呢?不买这里,他还能买哪里呢,真叫他别买,万一房价继续涨,他只会埋怨你,他才不管这楼盘到底有多糟糕。 我们总能找到各种理由解释楼市的各种现象。记得前几年楼市偏冷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淡季来了,成交量低是正常的,天气热都带娃度假去了,无心买房。就像那时候的节假日,对于零星的成交量,总会感慨一句,节假日嘛,休假更要紧。 我们也很难找到公共部位很满意的房子。花高价买的房子,电梯可能都没空调,大堂可能也非常狭小。 weiweishuofang 现在如此庞大的成交量当中,有多少是对房子本身绝对满意的?估计比例不会高。 瞬间有点怀念过去几年的市场,开发商很苦,购房者却很幸福。 早在几天前,杭州的新房成交量已突破13万套,也超过了2015年全年126452套的成交量。同样刷了历史新高,况且,今年还有4个月的时间。 2.产品的无奈 在楼市不太景气的时候,其实会劝大家稍微踮踮脚,因为房价处于低位。在楼市如此景气的时候,要考虑的就是后果,踮了脚或者大跨步之后,今后的偿还能力、腾挪能力是否足够。现在动辄好几百万的房价,对于家庭资产来说,是不小的沉淀,万一以后要卖,灵活性不得不考虑。 我们也很难找到用材既好装修实用观感又美的房子。简单举个厨房的例子,以往的高端精装房里,一应俱全的洗碗机,蒸箱,烤箱,内嵌冰箱等等,现在能找到部分的都不多,更别说配齐的了。或者就是功能到位了,用材却缺少质感了。 1.价格的无奈 今年的8月份,天气是高温,楼市一样是高温。但却似乎找不出很多的理由来解释这样的一个现象,或者说大量的理由我们不愿意去接受。只能说「预期」这个若有若无的东西,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 8月份还有个很无奈的变化:很多房子,越来越下不了手。 例如现在去买个四五万单价的房子,拿去跟一年多以前两万五的房子作个比较,无论是舒适性、装修用材都减化了很多。最大的好处是户型,紧凑了,同样的面积能有更多的房间,当然,有些空间牺牲的是尺度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