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核弹CDS曾经干翻了美国房地产,那中国版CDS是不是楼市大杀器(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9-25 09:26
血玉天骄 旬阳牛玲 寻剑奇情 寻仙仲夏竹马 寻于膨玮 驯养惯贼 丫环好狡猾 牙加索 亚岔网qpj6 咽喉洞在哪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贷方不再关心借钱的人是不是有能力还钱了,于是开始放出更高风险的贷款,投行的人更不关心这个,CDO卖的越多,利润就越多。


后来李祥林回国去了中金的风控部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甚至有自媒体说


对于一个成熟的投资人,任何一次重注,都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确定性和收益比。对于前者,需要扎实严格的基本面分析,对于后者,需要考量时机与工具。美国房地产价格,自大萧条以来就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下跌过,"房价永远涨"深入人心(听起来很耳熟?),在次贷危机之前,很少有人敢去说美国房价会跌,遑论下重注去做空它。




2月25日,美国《连线》杂志发表记者署名文章,指出李祥林的公式成为令华尔街步入绝境的祸首。一时间,一些欧美传媒和国外金融家也纷纷借此指责李祥林。

2003年,李祥林的论文使他在华尔街一举成名。他开始担任花旗集团衍生品研究部总监和全球负责人。他在年度定量金融大会(Quant Congress)上做了一个和他的研究相关的报告,如沐春风。在数百名定量金融同行面前(当时在场的一位回忆道:“这简直是一场科幻小说大会。”),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模型——高斯联结违约函数。

通俗来说,前两类的基础资产是盯住单一债项,后两类则是盯住债券发行人。当初交易商协会推出盯住单一债项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也是从简单的做起,但这在国际上并没有同类产品;相比之下,CDS和CLN则更与国际标准接轨。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危机过后,很多人思考,作为普通人如何在危机中幸存?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问,也很多人回答,但答案几乎没有正确的。正确的答案是:几乎没有办法。以次贷危机为例,在2006年,至少有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包括房产经纪人、贷款审核员、压力越来越大的买房者,嗅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但这些人是没有办法直接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CDS根本不会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普通投资者连门槛都摸不到。



保尔森:"前几天我去见格林斯潘了,问了他关于解决房价崩溃的方法。"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