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10月12日,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发布包括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和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投资者信心指数在内的“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社会经济指数系列”。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市消费者购房意愿指数63.6点,环比回升15.7点,同比增加4.5点,购房预期指数67.2点,环比上升幅度较大,为15.2点,同比亦增加1.1点。
本季度没有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成交量也呈下降趋势,但消费者的购房意愿却出现反弹。 本季度调查结果显示26.6%的消费者认为当前是购房的“好”时机,环比上升9.0点,同比提高5.3点;认为时机“不好”的则为63.0%,环比相应下降了6.6点,同比略增0.8点。 综合来看,本季度消费者对于购房时机评价主要在“好”和“不好”之间调整,近一年来房地产市场一直高速上涨,本季度也没有停止的迹象,但消费者在经历两个季度的购买意愿下降后,本季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且认为购房时机“好”的消费者占比达到了三年的最高点,这说明了上海房地产市场受到部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追捧。
购房预期与当前的购房意愿的走势基本相同,均较上个季度有大幅回升,且认为未来六个月购房时机“好”的消费者占比与三年来的最高点也基本持平,说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当前楼市存在继续上涨的预期。 在本季度的调查中,19.4%的受访者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有效,环比下降5.1点,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12.3点;而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59.0%的消费者对该项工作的评价投了不满意票,环比和同比分别上升了9.2点和16.7点,说明本季度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状态的不满意度有所提高,已接近近三年来的最高点。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教授、崔畅副教授和吴纯杰副教授认为,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的心理导向很重要,与房价影响关系微妙,应形成对于市场较为稳定的预期,避免大起大落。 徐国祥认为,其中的关键是要客观分析和综合判断一个市场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房地产下行会导致相关门类的投资和生产全面收缩,同时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比重越来越大,房价如出现剧烈波动必然动摇金融系统的稳定;而房价高企需要有效需求的支撑,同时又会引发投资的虹吸效应和人才挤出效应,增加企业成本,这些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应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波动区间内。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
- 上一篇:地产一哥易主 揭恒大凭啥完成逆袭
- 下一篇:楼市调控究竟要约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