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今天,香港砸出重拳!这才是真正的房地产调控! 来源:资产管理圈综合中金在线(ID:cnfol-com)、第一财经日报、博闻财经(ID:tttmoney,作者:刘晓博)、中国新闻网、北京晨报、南方都市报、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理财攻略记( ID:licaiba)等 史上最密调控,市场已经风声鹤唳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短短一个月, 北京住宅成交下降超30%, 深圳一手房均价下跌6000元, 苏州、南京日均成交量已腰斩... 然后—— 开发商开始转让地王了! 房企开始增收不增利了! 最新数据—— 房企三季度净利润率首次跌破8%! 然而,“飓风”还在路上... 新华社发文称楼市调控仍存完善空间,专家认为,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不应只针对商品房销售环节,在土地拍卖与竞标等环节也应继续加强控制,从多个角度来抑制楼市的上涨热潮。 国海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指出,近期土地出让高热度已蔓延至重点城市周边的二三线城市,郑州、杭州等城市针对土地供应及竞买方面出台的严格限制政策,有望在各城市的限购政策后继续推广。 安邦智库研究人员认为,要抑制房地产泡沫,除“限贷限购”之类的政策外,还要综合发力,抑制信贷的过快增长,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加更多有效供给。 上海出大招!假离婚骗贷或被"查水电" 抑制楼市资产泡沫,金融领域正在持续发力。继银监会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明确房地产公司债不得购置土地后,央行上海总部3日又发布了《关于切实落实上海市房地产调控精神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的决议》(下称《决议》),维护房地产金融市场秩序。 11月3日,上海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切实落实上海市房地产调控精神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的决议》(下简称“决议”)。“决议”强调,加强对首付资金来源、借款人及其配偶收入证明真实性的审核,审慎评估借款人家庭偿债能力,严禁变相规避调控政策和住房信贷管理规定。 通俗点来说... 针对此前多地出现过的夫妻靠“假离婚”规避限贷的行为,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的“升级版贷审”做法是侧面对“离婚家庭”进行诸如水、电、煤、电话、宽带等公用事业出账信息的调查,观察账单情况是否发生异动;从申请人住所的小区物业、居委、邻居那里进行侧面求证,观察“离婚”的夫妇是否还居住在一起、感情是否融洽等,以此判断这对夫妻是否有“假离婚”可能。 忍无可忍!香港祭出杀招 面对楼市,香港也坐不住了。而且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力道十足。 11月4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向买入第二套住房的香港永久居民统一征收15%税印花税,11月5日起生效!不拥有物业的香港永久居民可获得豁免按新税率征收,而先买后卖、“以一换一”的换楼香港居民将可继续享受原有的退税安排。 同时,根据2012年10月香港对非本地永久居民购房设置15%“买家印花税”,所以11月5日之后内地客去香港买房,税率为15%买家印花税+15%印花税=30%税率! 1000万房子,交400万税! 要比狠,我只服香港 很多媒体在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有弄清楚事件的本质,把它狭义地理解为“香港人购买二套房加税了”。事实上,香港此次房地产调控,恰恰针对的主要是内地购房者。 香港的税制跟内地不同。在房屋买卖阶段,有三种主要税费:从价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额外印花税。这个严苛的税制,是在2012年10月以后形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房价,抑制投资需求,尤其是来自内地的投资需求。 假如内地居民老王,准备到香港购买一套1000万元港币住宅,那么在今天之前,他的纳税情况是这样的: 1、从价印花税 2016年11月5日之前的“从价印花税率”(第一税率标准),见下面表格:
根据表格,老王适用的税率是7.5%,需要交纳1000×7.5%=75万港元的税。(注解:香港人购买首套住宅,可以按照“第二标准”减免一些税点) 需要说明的是,香港的三种印花税征收,是按照“物业交易的价格”或者“物业市值”中较高的为准,严格按照税率计算的。不像内地城市,使用了评估价,而评估价一般只有市场价的一半到70%左右。 2、买家印花税 从2012年10月以后,香港开征“买家印花税”,税率为15%,非香港户籍居民在香港买房是无法豁免的。所以老王还要再交纳1000×15%=150万港元的税。 3、额外印花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