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投资的东海观光株式会社,也并非投资日本房地产,而是投资中国人的旅游消费概念。因为预测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到日本观光,弘毅沿着中国人旅游的黄金路线,从东京到奈良、名古屋再到京都,计划收购20个三四星的酒店。 后因市场复苏导致资产价格回升,以及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弘毅暂停了收购更多日本酒店。目前已经完成收购的四家,入住率在80%以上,运营良好。 在传媒娱乐领域,2014年2月,弘毅入资美国好莱坞STX电影工作室,完成中国在好莱坞投资的第一单,4月又投资于硅谷的云服务平台公司Deem。 其他基金也是高歌猛进,6月6日复星国际与华纳兄弟前总裁创办的Studio 8签署投资协议,正式进军好莱坞。7月17日又宣布投资西班牙著名火腿及酒类制造商Osborne集团20%股份,这已是复星今年的第六单海外并购。 随着资源领域的并购逐渐扩展到消费类、文化传媒等其他服务型行业,并购主角也从国企特别是央企,逐渐转变为民企和各类投资机构。这使得收购更加理性和市场化,但是它们也需要面对新的挑战。 “这和以前投制造业完全不同。”赵令欢称,首先是遇到的企业小而且散。例如,中国的电影制片业,缺乏清晰的产业化制作,公司都是围绕腕儿级的人物,但腕儿级人物未必是好企业家。 服务型企业都是专业性强,企业性差。例如医院,大多是行政拨款,并不盈利,电影制作公司,更是艺术家的天堂,艺术家们不擅言商。 在中国,出版传媒的投资又往往跟意识形态和政治靠得太近,理论上应该是投资人远离的东西。 “对于新挑战,我们也在研究新办法。”赵令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