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金融机构不要赚昧着良心的钱(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4-08-23 12:38
百度宅男当崇祯5200 飘卢影院 s阿笑笑 半羽太子 qqtm2007 沈晓培 sjk800.mdb 白癜风锦东 功夫派战古蛇姬 汪致佳博客 疑香劫 董璇上官燕 西游禅侠 吴若普妻子 校园风云之三班五班

包括今天的资产证券化,我想借这个机会说一下。为什么老是发展不够?我们现在整个宏观调控是总量调控,最近是定向调控。我不展开说了。在座的都懂。在这个背景之下,总量资金是松的,松了以后也达不到应该去的地方,加上定量调控,在这样一种调控思维之下,要资产证券化,肯定要符合这个大原则。资产证券化无非就是把银行资产或者其他机构资产打包向市场推销,几年前我说过,向市场推销,你金融机构有的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的理财产品都搞不清楚它是多少坏账,是什么资产负债,你有的就是包庇他在做,再打包卖给老百姓,不是给社会稳定形成冲击吗?你都搞不清楚,老百姓能搞清楚,大妈大娘能搞清楚?这个背景之下,绝对不能推。要推是祸国殃民。

当然,要推可以,在我们在座的,在金融圈,在银行同业,你们自己玩,买一买,大家都是专业人士,你买吧。要想老百姓买,很危险。因此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做资产证券化,是有局限的,慢慢来,绝对不要影响整个金融大局稳定。我从历史角度帮大家回顾、认识我们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大发展之下,就我们而言要注意什么。

对监管部门而言,要注意什么。面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神速,金融产品创新动力非常足。而监管套利空间比较大的背景之下,监管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第一,要善于发现市场新动态,及时研究新产品。耗子在研究,猫也要抓紧研究。不知道人家在想什么,要抓紧研究人家在想什么。创新部门创新部,产品部,在研发什么,最好你通过各种关系要了解他们在研发什么。及时研究新产品,尽快推出新的监管制度,绝对不要做市场尾巴。积极调研,来回观察。最后只能是亡羊补牢。来回观察,观察什么?P2P,观察什么?早就很明白的事,现在还没有出来监管制度。已经1000家、2000家了,已经逃走了100多家了,160家已经逃走,引起了多少案件?

第二,监管部门而言,资产管理业务大发展时代,突出在资产管理或者财富管理中一行三会的政策协调。现在是建立监管部门协调机制的主要任务,目的明确,要协调什么东西。这些问题红头文件都有了。现在主要的协调,我认为在金融法人机构准入、风控、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各个部门,就是监管相关部门相对已经比较完善了。而一切金融法人机构的金融创新,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等,这些机构的创新,创什么?在产品上都是仍然在体现两个突破,突破利率管制,突破分业经营。所以要求金融监管协调部门大量精力要集中花在日新月异的新的产品创新监管上。因此我呼吁,我们监管协调,要适应,要建立应付频发的金融创新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和常设工作小组,要有个机构,红头文件转来转去,太耽误时间了。要有个机构,哪怕是聚集机构,三者协调,四者协调,有一个协调机制。跟踪研究,及时有效调整监管制度。比如现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十几年了,同样是信托理财,信托公司和基金,在资本金的要求不一样。信托出了事,但是监管部门不要用监管银行的思想来监管信托,两类机构。但是同样注册基金公司注册两千万资本金的一个资产管理机构,两千万为什么可以做几十个亿?他没有这个要求。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问题,十几年了。我想提醒监管部门,十几年了,没有人协调,或者协调解决不了。要国务院去解决,太不现实了,太忙了。部长赶紧协调。又比如说法律法规制度不一样,大家比较一下。证券、信托、基金搞理财,甚至保险搞理财,同样卖给老百姓,可能内容都差不多,但为什么背后的法律法规不一样?市场不统一、竞争不公平,怎么解决?

所以我说,可以说,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大发展中的我们经常批评的某些滞后现象,很大程度上主要体现为监管部门协调不力。两个债券市场到现在没有统一。当时1996年银行资金入股市解决不了,朱镕基总理要坚决抓,我出点子,非常简单,就是把进入交易所的银行会员全部出来,下一个文,不准当会员,不就堵塞了银行资金入股市吗,干着干着很努力把这个市场干大了,超过了交易所市场。怎么办?有些领导叫我开会讨论,我说没有什么更多的理由,很简单,当时管不住,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差,今天怎么办?时机已经比较成熟,合并。合并底下都在要文件、打报告,我们中央工作会议还专门布置了15项任务,我说不要再花纳税人钱研究了,很简单,告诉管理部门,拿统一方案,从今天开始,你们根据工作表现来,很简单。统一市场方案拿出来了,银行、发改委、证券管理部门全部放到证监会,不就解决了?

第三,要打破刚性兑付,有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面对有些产品到期还不了,为了维稳、信誉,自己掏腰包解决,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们必须向市场讲明白,我相信我们依法办事,法律上没有说输了,政府部门要赔偿的,我也相信,中央政府在面对到期不偿还的问题上,绝对不会再拿钱埋单。十几年前信托整顿已经有过很深刻的教训。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向市场、投资者大量宣传。

重点宣传两个。第一,了解你们买的各种各样的产品,都是预期收益率,不是固定的收益率,不是存款利率。预期收益率就说明可能达不到预期,绝对不要忽悠老百姓。第二要向老百姓讲清楚,什么是非法集资。一个标准向非特定公众筹集资金,就是非法集资。你是金融机构,是我法律批准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他的负债方可以向非特定公众甲乙丙丁不知道谁存款,那叫非特定公众。如果你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你想自己筹集资金,现在理论规定是200个还是多少个,部门规章用高院司法解释一定很清楚,现在多少不知道,但一般的中间结构,向非特定的公众筹集资金,就是非法集资。当然,有些没有曝露,有的曝露了。北京又发生一项,做私募。这都是非法集资。这一点一定要告诉老百姓。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