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期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与住房属性的变化紧密相关。一线城市的住房正在由生活必需品变为金融品,最终可能演变为奇货可居的奢侈品。近期,在信贷大幅宽松的情况下,一线城市房产越来越具有金融品的属性,目前上涨主要受资金面推动,购买者主要为机构与炒房者。我们据此认为,未来一线城市房价的波动性将会显著上升。 (二)短期不会有严重通胀风险 中长期高房价将对储蓄率构成严重伤害,房产投资本身亦隐藏重大风险。如果房地产价格暴跌,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居民收入负增长,居民还本付息就将面临巨大困难。我们应该高度警惕相关风险,一线城市的投资风险正在加大。 第三,货币政策坚持适度宽松的格局。一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仍将发力。降准空间较大,降息空间相对有限。未来1年,降准或有3-4次,降息或为1次。降息空间有限的原因有三:其一美国仍有加息趋势,其二通胀压力有所显现,其三需要保持一定的存款利率水平以吸收存款并保障储蓄投资转换机制的稳定。二是流动性管理工具将更加常规化,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操作(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将进一步发挥其对流动性的支持。三是传统信贷在未来3个季度整体将是一个谨慎扩张的过程,像1月份天量信贷投放的情况在今年或难以再现。四是2季度汇率或将保持温和贬值态势,3-4季度人民币贬值压力或将继续呈现,汇率政策整体以维稳为主。 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之所以成为金融品并带来巨大的虹吸效应,这一现象受到三股力量的支撑:一是居民部门高储蓄。50%的储蓄率使得中国的居民部门负债率低且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而房地产恰好是最重要的消费品。二是居民部门收入增速相对较快。居民部门收入增速目前高于GDP增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撑抵押贷款的还本付息。三是房地产的价值与价格双升。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包含了房产增值、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等多重增值元素。如图8所示,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是一个以储蓄为支撑、以收入增长为支持、以价值实现和价格上涨为目标的特殊市场,已经偏离了基本消费品的属性,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日益金融化。 (三)警惕部分二线城市的上涨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