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严格执行划片入学政策 学区房买还是不买?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6-08 15:21
腕肠 拉彼德拉 品色楼 琛丽佳 是美男啊之结伴同行 恶女vs风流少爷 我老婆是妖 冷酷总裁与乡巴佬 网游之乐翻天 西厂体 多情邪皇 登高必自吧 高卉峰 安阳肴香小厨 佣兵天敌 销魂倚天之路 鱼龙变好看吗

为了孩子,学区房受到追捧。

市民在看楼房沙盘。

  燕赵都市报记者袁伟华/文 陈建宇/图

  又到招生季,很多家长开始躁动起来:划片入学的政策越来越严,想上个心仪的学校,是不是应该买套学区房呢?

  家长提前三年布局“学区房”

  5月23日,石家庄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做好全市2016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今年石家庄市继续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每年家长都在盼这个文件,但是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划片招生的政策并没有松动的可能,只能越来越严格。”仔细研读了石家庄教育局这份文件10多遍的董女士家住石家庄西三教附近的一个新小区,孩子今年6周岁了,马上要上小学。董女士经多方咨询,总觉得片区内的小学“不太合适”,谋划着给孩子选一所心仪的小学。

  但是,按照石家庄市教育部门的规定,“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是“一条红线”,董女士虽然十分支持保证教育公平,但涉及自己的孩子时,“总觉得去更好的学校对孩子才公平”。

  大多数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对于教育资源的好坏,家长们更愿意相信口耳相传的“哪所小学更好,哪所中学教学质量更高”这样的判断。因此在孩子入学的问题上,择校成为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董女士说,她女儿幼儿园同班小朋友的家长,有提前三年就已经入手学区房的案例。

  “买学区房时没什么理性可言”

  “我们从外地来到石家庄,说到底是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让其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石家庄奋斗超过12年的李承龙夫妇,孩子一个月前刚满4周岁,但夫妇俩已开始谋划买学区房一年多了。

  “买第一套房子时,主要是为了落脚,没有考虑那么多,更加理性一些。”李承龙说,2008年,他和妻子穷尽两家父母和自己工作5年的积蓄,在石家庄南二环外买了一套两居室,选房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2012年孩子出生后,眼看孩子越来越大,就要考虑上小学的问题,产生了买第二套房子的想法。“一方面,我们想在现有的政策红线之下,找一个好一点的学区内的房子。另一方面,将来接送照顾孩子上学也方便。”

  2015年国庆节,李承龙夫妇没有回老家,而是急切地在石家庄桥西区某小区附近寻找二手房。当时的市场情况,二手房挂牌价一直在涨。尤其是小学附近的二手房,不仅房价比新房均价要高出两三千元,房源也是屈指可数。

  “从中介得到一个房源信息后,我们连房子都没看过,就直接给房主交了定金。房主拿到钱后都觉得有点不靠谱,说‘要不你们找个时间去房子那儿看看?’”李承龙回忆说,“但我们担心晚一天交定金,房子就可能被别的买主抢走了。”

  这套48平方米的二手房,花了李承龙夫妇52万元,其中大部分是临时向亲友们借的。而且最不划算的是,房子买下来并不适合住,一家人还是住在原来的房子里。但让李承龙夫妇放心的是,这套二手房在他们心仪的小学片区之内,“两年后孩子上小学不用操心了”。

  抢购学区房的三种心态

  关于学区房,做了将近20年房产经纪人的某房产中介公司门店经理翟女士自称最有发言权,因为在她的业务里,学区房交易占了很大一部分,“这是所谓刚需里最刚性的需求”。

  事实上,早些年行业里并没有所谓“学区房”的准确概念,只是最近几年,人们对教育资源越来越看重,对学校也越来越挑剔,“学区”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利用起来。在新房方面,学区房一种指的是项目毗邻一些小学或中学,存在划片入学的可能。另一种是项目本身就引进了一些教育资源,直接打出学区房的概念。

  翟女士发现,购买学区房的购房者,一般都脱不开三种心态。一种是将买房作为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的“敲门砖”;第二种是不为划片,只为孩子上学方便;还有一种纯粹是为了投资,认为学区房在买卖和出租方面更有投资价值。

  “对于第一种心态的购房者,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结合我遇到过的案例,需要做个提醒。”翟女士表示,“在买新房或者新项目转让的二手房时,有客户曾遇到开发商承诺学区兑现不了的情况。”

  翟女士说,2015年,一位客户购买了一套新楼盘的二手房,当时房子尚未交付使用,开发商承诺楼盘在某小学片区内。但去年6月份孩子入学时,客户发现该小区并不在学校的片区内,开发商无法兑现承诺。

  与其买房不如省钱“自培”

  在众多对学区房趋之若鹜的家长中,也有另类。石家庄某中学教师耿先生即是一例。耿先生的孩子今年6周岁,马上面临上小学,但耿先生并没有急着打听今年的招生政策或学区房信息,而是坦然等待片区内小学的招生计划通知。

  “与其花天价买学区房,不如把这个钱省下来用在培养孩子上面。”耿先生还专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50平方米的学区房,目前来看总价都得在50万元以上。除了孩子上学,这样的旧房子还派不上其他用途。相当于每年花费将近10万元让孩子上小学。即便将来房子升值卖出去了,每年成本也不会低于5万元。

  “有这5万元,我觉得我们能弥补所谓片内小学的不足。”作为教师,耿先生对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看得并不重,“学校的好坏,不能仅仅看硬件,更多要考虑教学水平、学习风气等。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更看重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耿先生来看,他更加关注的是学校里的教师资源。“有一位好的老师,比上一所名校更重要。”耿先生表示,虽然目前好老师聚集好学校还是常态,但教育部门在推进教育资源平衡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师资力量的平衡问题。

  教育均衡,校际差异在缩小

  “目前,教育资源校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石家庄市长安区某小学教师、同样也是一位即将入学孩子的家长李女士说,她今年同样不会让孩子择校,而是按规定选择就近入学。

  事实上,在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方面,石家庄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记者了解到,今年石家庄市将在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工作,为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探索新路。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