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进一步比较各IP的商业化难度,RET睿意德将各类别IP的商业价值进行了综合排名,从投入成本、商业资源、操作能力、粉丝量和变现能力等5大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当前市场中,动漫、游戏及影视类IP是最能为购物中心既带来人流又带来变现的三类IP,其中又以动漫为最高。文学、音乐等类别虽然投入成本低,但粉丝量和变现能力较差。 2015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0,385.66十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同时,中国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约6.2%,在前十大经济体中领先。由于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全国已有10个地区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这些地区的居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强烈,其中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已超过15%,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1)止于表面,仅利用IP的符号价值,未利用IP核心的内容价值; 具体项目来看,短期内,下一个IP“爆款”很有可能出现在上图当中,其中有几个已经开始在国内小试锋芒,另外还有一些,请容小睿先卖个关子——时不我待啊。 另一方面,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使得展示平台更加开放,催生了大批的创作者,围绕IP的关联性产品开发发展迅速,并向市场开放,例如在白金汉宫英国女王90大寿,粉丝穿着女王的帽子和衣服前来旅行,购买女王的茶壶、徽章甚至拖鞋等,这就体现了IP引领的消费。 随着2016年渐渐流逝,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升级,IP的开发及市场运营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优质IP把控在少量企业之内,行业的IP交易次数减少,人们看待IP更加理性。 2)如果未能选择有内容力、自流量的IP,不菲的投入或无法达到持续收益的预期; 3)自我原创IP,水平参差不齐,并不一定能引起消费者共鸣; 在商业定位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自主IP,这个自主IP应当能起到商业中心话题担当、颜值担当和效益担当的作用,即要有人格化演绎,具备视觉冲击力,并能为商场带来持续的流量变现。比如,上海大悦城二期一直以25-35岁潮流年轻为人格化形象,围绕“浪漫、时尚”这一人格属性,持续生成文化内容,形成情感连接,他们利用《魔兽》进行的IP展,就实现了客流带动同比增长143.7%,营业额增长15%。 实际上,国内IP高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必然表现之一。 在利用IP进行商户招商的过程中,IP的主要作用是构建一个话题热点,实现商业的跨界,网络流量变现和粉丝情感效应。这些也是实现线上线下协同的重要节点。上海同道大叔咖啡店的开业,把网上巨大的粉丝流量变现,就是IP应用在商业招商中的一个现实例子。 简单来说,传统商业实际上是一个消费场所,突出功能属性的“物”,而IP 商业突出的是人与物连接的温度。 RET睿意德基于对2000个流行IP的统计数据显示,IP于现阶段进入商业中的类型可分为艺术、文化及自创三类。其中,文学、影视及动漫类IP占比最多。 什么是IP商业? IP商业不是传统商业替代者 莫奈、梵高比小王子更容易转化 |
- 上一篇:这是商业地产人最艰难、也是最好的时代
- 下一篇:一周700亿 商业地产要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