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贾康 房产税既然属于制度建设问题,关于它的争议可想而知,具有总书记所说的必须“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方面的难度。不同观点的争议后面带有强烈的利益考量,不同的利益诉求表达出来,又往往带有非常鲜明的感情色彩,在网上说到这个事情,很多都是情绪宣泄。但我们特别需要的是推崇理性讨论。 还有另外一个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说如果当前在房地产“去库存”的情况下正面讨论启动房地产税的立法问题——现在实施这一改革,首先是按照中央的指导路径要解决“立法先行”的问题——那么它引出的问题会比解决的问题还多,在“去库存”未完成的大概三年或者再长一点的时间段之内,不能讨论房产税的改革问题。我觉得这样一个也是从策略角度切入的反对意见,恰恰忽视了我们现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基本事实,就是“冰火两重天”,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火”的这一边已经形成如此巨大而明显的社会压力与民众焦虑的情况下,以及火还在蔓延,二线城市纷纷跟进火的这一边——我们再像过去那样固守一套做了多少轮的“政策调控”,而在制度建设上无所作为,那还能不能适应这样的问题导向下现实生活中要解决问题的客观需要?仅因为三四线城市为主的去库存而继续拖延房地产税制度建设的立法过程,我们的大局观和综合配套思维能力是否有点问题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理性讨论里,基本的逻辑是大道理要管小道理。我感觉最近我接触到的两个学者观点,是把小道理放在了大道理的前面。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说,中国要把政治体制改革完成以后,再考虑怎么启动房地产税改革的问题,否则这个税不得人心。但我觉得,从中国渐进改革已经形成的路径,以及国际经验来看,这样一个“策略考虑”恰恰说反了。把“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借鉴到中国来说,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可不可以先在大家都无法拒绝的与经济相关的制度规范性和依法治国框架之下的财经制度建设层面,来实际推进,涉及公众千家万户的房地产税等。 房地产税首先不是政策层面的,而是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它涉及的是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需要匹配一个有效的制度供给,这个制度供给也就是中央特别强调需要的打造长效机制问题。这种长效的机制,不可缺少的首先是在顺应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大方向下,掌握好一个必要的制度大框架的构建,在这个大框架下,才能真正掌握好所谓政策调控与政策工具组合的问题,才能达到政策调控应该有的水准。我国前些年经历了对于房地产业的多轮政府调控,但实话实说,最为缺失的就是制度供给的创新,在制度供给中怎样攻坚克难这方面的实际创新进步,还明显不足。
【】 【】 近日,我国房地产市场热度直升,地方政府纷纷采取限购、限贷等行政手段给楼市降温。人们仍然需要追问:什么才是治本之策?从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的考虑,应当成为研讨的重点。本文仅就商品住房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制度建设问题作重点讨论。 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与房地产税制度建设作者: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