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房贷收紧刚需最"受伤" 公积金贷跑赢商贷 数据显示,目前银行房贷额度较年初更加明显收紧,但由于二手房目标购房群体对房贷依赖度较高且目前楼价连续数月上升情况下,在二手市场上房贷购房比例仍高达六成多,贷款购房占比并没有大幅下降。对此,合富置业市场经理梁燕明表示,从成交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选择房贷购房的个案当中,纯商贷的个案占比超过五成以上,而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以及10月份,纯商贷个案占比已下降到不足四成。据了解,目前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优惠已经基本消失,甚至有部分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出现上浮的情况,购房预算紧张的首次置业型“刚需”客受其影响最突出。日前正在积极看房的小陈发现,好几套心仪房子都因自己是按揭买房而遭到业主拒卖,甚至有业主宁愿将房子卖给出价低的买家,就因为对方一次性付款。有朋友在比较了公积金贷款和商贷两者的申请及审批速度后竟发现,现在申请公积金贷款居然有可能要快于商贷。 点评:银行房贷的收紧,一方面会导致房贷利率优惠空间的缩减,这就意味着购房成本的增加,再加上楼价的高企,这些首次置业者的入市积极性很大机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首次置业者依然是二手楼市成交主力,这一群体与改善型及投资型买家相比,对房贷的依赖程度也更高。 二、三中全会定调房产市场化路径 房产税铺开需时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将财税改革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然而与各界预期不同的是,针对“房产税”、“调控长效机制”等有关房地产调控的具体内容却并未提及。对此,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报是宏观的纲领性的,后续逐渐会有系列政策出台,或将涉及房产税如何扩大试点范围。 “公报多次提出促进市场化,表示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基本给未来的房地产发展定下调子,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一点基本是可以确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预计在一段时间之内,行政手段与长效机制仍将并存。 业界普遍认为,房产税的开征,在楼市调控的政策设计中应该是一个起效慢但效果持久的长期政策,但最终目的是合理化的税制改革,调控楼市是辅助作用。 那么,三中全会后房产税会不会全面开征?住建部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产税扩围的工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肯定是要继续进行的,但这项工作仍处于试点阶段,全面放开尚需时日;与此同时,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对媒体表示,目前高层在做顶层设计过程中,已经开始考虑对于开征房产税获取立法支持。 点评:随着时机的日益成熟,该项税种试点的扩围已经不可避免。中国房地产调控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作为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房产税有利于改变人们对于房地产发展的预期、改变房地产脱离其本来属性,变为投资品的趋势。 三、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步伐有望加快 "土改"阻碍仍存 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但各种对会议的解读却接踵而来。从会后发布的“公报”来看,近5000字的内容却未提及房地产,只有“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最沾边。一些业内人士由此推断,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的步伐有望加快。 点评:如果土地真推动改革,可能会造成土地价格短期内比较大幅度上升。因为城市土地拆迁要获得很大的补偿,过去农村拆迁农民没有享受到过多利益。这次提出保障农民利益,有可能提高对农民补偿,或在土地交易获得利润当中给一定分成。 四、地方突击调控埋下隐患 将引发房价报复性上涨 1月1日,2013年10月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显示,10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1.24%,已连涨17个月,并且涨幅比9月扩大0.17个百分点。 根据百城价格指数对北京等十大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依然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北京、广州、深圳等9城百城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在20%~30%之间。 在房价连涨背景之下,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接连出手调控,一个月内的时间,先后出台了“京七条”、“深八条”,以及“泸七条”。近日,广州传出官方消息,称“穗N条”已形成,待审核完成后择日发布,当地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基本的招数估计都会有。” 上海公布的楼市调控“沪七条”,对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税收或社保费年限,从此前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调整为“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而二套房最低首付也从此前的六成提高至七成。 此前的“深八条”、“京七条”,也推出多条措施,包括严格执行限购限贷、增加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房和安居房供应力度等。其中,北京更是在今明两年推出7万套自住型商品房,该房屋售价仅为周围商品房售价的70%左右。 尽管,一线城市在近期密集出台政策,加强调控力度。但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突击调控”或为完成年度任务。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表示,临近年底,如果调控从严仅仅是为了给统计数字一个交代,那就是在“作秀”。一些“突击式”的调控只会加剧供需矛盾。控制价格应该自始至终,不应等到年底才发力。 而对于年度任务的完成情况,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城市要完成今年房价控制目标难度非常大。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那些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超过10%的大中城市,想要完成年度调控任务已经基本无望。 点评:不管是待批即发的“穗N条”,还是已发的‘沪七条’、“深八条”“京七条”,出台背景基本是一样,都面临着‘房价疯狂上涨与楼市恐慌预期强烈及房价调控目标失控危机、考核问责来临’的情行。其调控加码的目的依然是以去投资化抑需求,稳定楼市预期,控房价完成调控目标。应对上面问责,关键是表明调控楼市的态度与控制房价的决心。
|
- 上一篇:2013影响福州二手楼市 七大政策及事件盘点
- 下一篇:11月10日楼市政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