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华润、中粮等巨头纷纷开始布局未来商业地产!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07-01 10:24
妖精的尾巴吉拉拉 桃色湿生恋 冰火五重天 罗霈颖 重生之崛起农村 乡痞艳福vs金瓶梅 乐园通路 铁通东北虎爱心彩虹

就在前不久,由中商数据联合百度、阿里巴巴等商业地产大数据联盟会员机构共同举办了“2017中国新零售运营峰会”。来自万科、华润、印力、崇邦、瑞安、中粮等商业地产巨头,以及百度、阿里、中商数据、高德地图等大数据领域专家,就大数据在线下流量运营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我们可以提供人群流量、选址的建议。如何给人群更好的体验和百度更好的结合。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去大悦城之前,搜索了哪些东西,会关心大悦城哪些东西,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百度营销咨询部资深架构师韩东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客户有万科、万达、绿地以及北京大悦城等等。

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最大不同,我们没办法掌握顾客第一端口的消费讯息,包含消费者的年龄,金额,消费者购物商品的模式,这方面还没办法做到100%。他是不是我们会员,一个月来几次,开什么车过来,除了去零售店买买东西,还去哪家餐厅吃饭,这方面讯息没办法串联和打通。”崇邦集团董事总经理连允真表示。

大数据分析的购物中心 客流转化效率提升50%

2017年04月21-23日

百度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则有望颠覆过去的手段,彻底打破数据壁垒,进一步还原顾客的线下轨迹。

每一部手机都有独一无二的mac地址,相当于一个数字身份证,只要手机打开联网模式,它就能被商场内的wifi探测到,从而留下线下物理轨迹。

来源:第一地产

商业地产大数据运营 仍有短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强强联手 商业地产大数据打破数据壁垒

在一款名为“百度慧眼”的产品介绍中,我们看到百度已经为龙湖地产、万科、成都ifs提供了包括客流分析、客流来源调查、竞品去向报告的大数据分析。

标杆房地产(商业、产业、文旅)总裁集训营

北京

大数据分析并不是什么新鲜词,互联网巨头早就练兵多时,为什么它在当下成为了商业地产领域的热词?是什么造就了时机的成熟?

以百度为例,其基于百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等应用,线下场景结合线上数据,可以发挥无限想象。

思路决定出路。对于竞争早已白热化的商业地产来说,新的赛道已经全面铺开。

深圳

而“将数据和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提高零售业效率”其实也正实践了马云在去年提出的“新零售”的内核。

其实基础数据归根到底就是两点。一个是人群物理轨迹的实时监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哪里逗留?总量是多少。另一个就是人像的还原,他是什么类型的人。

前年开始,线下wifi运营商大量崛起,他们本身积累数据到一定程度,势必会产生利用和挖掘这部分数据价值的诉求,需要外部的技术和算法能力的介入,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机会。”阿里大数据专家王峰告诉记者,“除了人流的预测,我们还可以分析商场的暖通供应是不是适合,节能能耗有没有得到缓解和降低等等。”根据王峰介绍,其隶属的阿里云计算部门过去只对内服务,为淘宝、天猫的会员画像、会员精准化营销以及商品价格体系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说积累了阿里巴巴近10年的技术经验和能力,对外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

从会上获悉,2016年线上流量成本已经超过线下。由中商数据、百度、阿里联合发起新零售公益计划,并将在未来一年内举办20场大数据流量运营公益培训,为业内培养500名精细化商业运营人才,在5家购物中心开展数据创新实验室,率先落地新零售流量运营创新研发成果。

对于不少商业地产来说,目前的大数据分析还未触达真正的核心,究其原因在于顾客画像通过线上行为来还原,那么线上行为能否表示线下行为?另外最核心的购买数据仍掌握在品牌方手上,购物中心无法绕开品牌方来获取,如何解决这一痛点。

另一方面,线上主要数据入口,其实也早就掌握在BAT手中,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中国手机网民最爱使用的应用依次为:微信、qq、淘宝、手机百度以及支付宝。在还原人群画像,以及如何将线下线上做更好的结合,BAT更有优势。

2017年04月22-23日

近日商业地产大数据联盟的涌现,为强强联手,打破数据壁垒,进行深度挖掘,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投诉

标杆房地产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研修班

另一方面,手机的mac地址,还可以追踪线上的浏览纪录,并根据其在线行为,描绘人群画像。换句话说依靠mac地址,可以将线下线上的数据打通。以购物中心为例,在线下设置地理围栏,就可以获悉购物中心辐射人群的在线行为偏好,从而加以利用。

BAT强势介入

以我们经常使用的手机淘宝应用为例,首页显示已经能够做到“千人千面”。这背后的技术原理,就是相关应用根据个人浏览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同类偏好,从而做到精准推送。难的其实并不是技术,而是获取数据的入口,正所谓“得入口者得天下”。

大数据、云计算,这些被互联网巨头操练多时的技能,正在被应用到商业地产的战场之上。

对于眼下的实体商业来说,同样需要类似的“入口”来获取顾客线下的物理轨迹。而随着近两年wifi热点的爆发式增长,获取线下轨迹的入口出现了。

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商业wifi市场规模还仅有1.5亿元,到了2014年就增长近150%,达到了3.6亿元,其中也不乏BAT的身影。而随着商业wifi的地毯式覆盖,中国6.95亿手机网民,将留下海量的线下轨迹。

阅读 ()

之前地产行业的数据是不打通的,通过人脸识别可以提前预知哪个是商场会员,做一整套会员管理。”韩东表示。

对此,商业地产大数据公司不得不另辟蹊径,通过消费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寻求解决方法。

首先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可以知道开业前周边辐射的客群是什么类型,为招商做准备;开业后,来光顾的都是哪类客人,他们爱去哪些品牌逗留,为后续的业态品牌调整做基础。一项营销活动是否提升了客流,从而论证是否成功;根据轨迹路线,目标客群还会光顾哪些周边的竞争对手?从而做好差异化营销或者学习经验。

凭借云计算能力积极参与线下数据分析,同时坐拥线上海量的数据规模,BAT已经领跑。

数据显示,由于实体商业流量的粗放运营,购物中心平均高频客流占比低于6%,每年有超过15亿的实体商业的流量被浪费。而应用了大数据分析的购物中心,其客流转化效率可提升50%,营销成本则降低20%。

由于大多数wifi运营商并不具备数据挖掘能力,当线下数据积累到一定阶段,BAT就凭借沉淀互联网多年的云计算能力强势介入。

wifi热点爆发式增长 积累海量数据

答案是海量的数据积累,让大数据分析有了用武之地。

那么如此神奇的大数据应用究竟可以为购物中心解决哪类问题?

比方说我们在青岛万象城,帮助业主方对青岛当地的餐饮口味,针对自己场内不同主力店的关联消费的特点,做了深度的认知。通过这个不需要直接找到品牌端,才能获取到相关数据。我们已经掌握了消费者在不同品牌消费之间的关联性、交叉性,同时在实际落地,我们也看到万象城开除了n次方公园,天空之城,有特色的业态。更直接地服务于当地的直接的客群。实际的效果也很好。”中国商业地产大数据联盟秘书长、中商数据CEO周长青表示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