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认真琢磨,消费者究竟想要什么。”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王永平认为很多人现在宁愿在家里上网也不愿出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实际上实体的购物中心,天然就具有这样的社交属性。 对投资界来说,商业地产的概念此前更多聚焦在“地产”,而对“商业”相对忽视。 创新成了很多商场一个生死攸关的话题。“过去我们讲创新是一个口号,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儿,现在创新是关系生死存亡,创新也要常态化。”王永平表示。 “我问你是怎么赚的,他说主要我就听两类人的。一类是售楼小姐,还有就是任志强,因为就这两个人没有骗过我,他们都说要涨,现在证明都买对了。”虽然炒房者赢了,商业运营仍在探索的路上,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王永平看来,商业地产的业主方从关注物业,到开始关注品牌以及到现在开始关注消费者,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中国商业地产正进入到消费者具有更多话语权的时代。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本报记者 王海春 杭州报道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的身边,就发生了鲜活的例子。有一些炒房的朋友告诉王永平,这些年他们都赚了。 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 王永平指出,马云曾跟王健林有一个著名的亿元赌局,今天这个赌局两年过去了,马云没有赢,王健林没有输。现在商业问题的一个显现是,见不到客人,商店里面的服务员都比客人多,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有不少开发商常常向王永平提出,能否帮助他们引进一些人流量特别大的业态。对此王永平幽默地回答,现在人流量特别大的业态至少有三个:医院、高铁和寺庙,可惜这三个业态都不好引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