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智库研究》第96期:我国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机理及防控对策研究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1-30 12:31
91自拍刺激 永丰县新闻 科力普 任务网 今天吧文学 我要 王梦溪下载 周村杀人案

目 录

目 录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风险状况

  1.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2. 历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市场风险主要状况

  二、我国金融市场风险传导机理及影响分析

  1. 金融市场发生风险的主要征兆

  2. 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的主要途径

  3. 金融市场风险传导的影响分析

  4. 金融市场风险预判的监测指标

  三、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经验与启示

  1. 发达国家应对主要金融市场风险事件的经验借鉴

  2. 借鉴与启示

  四、加强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1. 促进金融回归本源

  2.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3. 强化金融市场监管

  4. 建立政策协同机制

  5. 加快风控体系建设

  6. 加快推进国企改革

  内容提要

  中央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金融风险成为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

  本课题在研究我国近年来金融市场风险的主要特征,金融市场风险传导途径及后果,发达国家防范应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金融市场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风险状况

  1.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1)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几乎没有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既执掌货币发行、货币政策执行以及金融管理等业务,又从事储蓄存款、商业信贷等商业银行业务。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但当时的金融市场仍然不发达,中国人民银行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与所有金融监管职责于一身。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先后建立,并且陆续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形成“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随着监管专业化与规范化程度的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交易场所梯级化、交易产品多样化、交易机制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涵盖货币、债券、股票、外汇、黄金、期货、金融衍生品等多个市场。

  (2)货币市场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各地商业银行、人民银行相继成立了一批具有货币拆借功能的融资中心,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雏形。随着1996年全国统一拆借市场的形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实施,以及1997年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的正式开展,货币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货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益完备。

  (3)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1988年允许国债流通转让,形成了最初的债券市场。1990年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交易逐渐形成场内交易和场外柜台交易并存的格局。1997年,为规范国债市场秩序,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我国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启了债市发展的新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已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

  (4)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城市的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3年,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诞生;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了股票。1990年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1991年宣告成立,我国股票市场逐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尽管存在周期波动,但总体而言,我国股票市场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5)外汇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1979年起实行外汇的留成制,1980年开办外汇调剂业务,1987年、1988年相继在深圳、上海建立了外汇调剂中心,竞价买卖允许价格自由浮动,形成外汇调剂市场。1994年,我国对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实行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对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1996年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业务纳人民银行结售汇体系,外汇调剂市场退出历史舞台。此后随着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外汇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6)其他市场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黄金、期货、金融衍生品等市场的建设,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产品、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交易量同比分别增长42.88%和37.30%,国内黄金市场发展增速领先国际主要黄金市场;商品期货成交金额创出历史新高,国债期货成交893.40万手,成交金额8.9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09%和46.76%;银行间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7)金融市场主要特征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是利率、汇率市场化增大了金融市场波动性。在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随着利率管制的逐步放开,以及各类加大杠杆的创新类投资工具纷纷涌现,利率市场的波动幅度加大。而在人民币加入SDR后汇率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受欧美国家复苏前景不明朗以及海外市场动荡的影响,汇率市场的波动也日益剧烈。二是市场参与者类型日益丰富。在经济新常态使得原有金融市场参与者面临更多挑战的情况下,一些新生力量却带动了整个市场的发展。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与传统金融机构分庭抗礼,试图开辟一条金融发展新模式;随着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化,境外机构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金融市场中的竞争者增多,机构类型、产品类型日益丰富,也使得市场的复杂程度显著提升。三是金融市场风险有所积聚。实体经济领域投资不畅促使资金涌入房地产及其他虚拟经济领域,促使相应资产出现泡沫化倾向;跨市场之间的多元联动和复杂性与日俱增,又使资金突破了投资范围、杠杆限制等监管约束,增大了隐性风险及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性。此外,地方各类交易场所、互联网金融及非法集资等领域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这些都对传统的分业监管体系带来冲击。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