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政策与市场逻辑(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3-09 15:39
91pron video free 99re5久久热在线 广州地铁打架 点击广告赚钱 江西吉安新闻 梅河口杀人 91pore free video ws

  这个政策到底2018年还有没有?尽管目前我们在政策上没有看到最终的预算,但棚改2018年应该还有。到底规模多大?2017年是600万套,如果按照此前的公布的到2020年的三年规划,2018年可能还有500万套,目前尚不知道在当前重点转向租赁房建设的情况下,过去的这个棚盖计划会不会进行与时俱进地调整。

  租赁房建设是今年的新政策。中央要求盖租赁房,最终租赁房很可能会超预期,最终租赁房的规模会比市场预期更高,这也构成了2018年房地产的另外一个支撑。同时,在2018年开年以来二线城市的房屋销售同比转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还有很多城市推进人口城镇化,有利于房产的销售。过去限购政策与户口有关,放松户口限制,实际上也就放松了购房的限制。

  第三大支撑是货币政策。市场感觉货币政策收紧,主要表现为广义信贷与M2的快速下滑,但社会融资存量的增速在2017年大部分时间里居然比2016年的增速还要高,甚至回到了2015年之前的水平和2014年那个时候的水平上。我们再看狭义信贷增速,总体比较平稳,以至于2017年大部分月份里的增速甚至比2016年的增速还要高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政策提供了第三个支撑。

  第四大支撑是经济增长预期的调整。万一经济放缓一点,去杠杆还能进行下去吗?目前我们已可以接受更低的增速,容忍经济增速下行,但要求经济发展质量要提高,认为经济可以而且应该有一段“慢而美”的时期。由此,当经济增速放缓,过去市场认为政策要放松,利率要下降,现实却并非如此。于是,市场需要了解政策到底能够容忍的经济增速的底线在哪里。如果我们用统计方法估计现在的潜在增速,会发现即使经济增速下降至6.3%也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进一步地,如果失业率有所上升,但社会还能承受,那么经济增速还可以再低一点儿。当GDP增速可以容忍的空间更大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政策更有保持定力的基础。就算前面三大支撑在今年都出现一定减弱,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也不会构成去杠杆的障碍。

控杠杆的市场影响

  杠杆率成为了左右这个市场的关键变量。如果说去杠杆是我们的政策目标,那么控总量有没有一个经验上的算法?我们在数据挖掘当中发现,如果把社会融资存量增速和M2的增速做一个平均值,从2017年开始居然和名义GDP的增速一模一样。这可能就是为了保持债务和名义GDP的比值不变。

  从高频杠杆率指标来看,股权等其他融资高一些,货币市场的DR的融资利率就会高。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当然是指债券质押回购的杠杆率。回购做得越多,DR和央行的七天回购的政策利率的利差越大,最终借到的钱和政策利率之间的利差越大。基金的杠杆率和R-DR利差也是类似这样的关系。

  这样的分析是否有根据?2018年1月14日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间提到,公开市场操作“随行就市”。随行就市为什么加引号?是为了强调利率可升可降。大家都问,央行使用利率工具能否更稳一些?不要随行就市,因为政策利率代表着强烈的政策信号。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这主要是为了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形成合理利率预期。什么预期?就是避免市场机构加杠杆,扩张广义信贷。这个广义信贷就是债务融资。只要市场杠杆上升,公开市场的政策操作利率就还会升,只有杠杆不加了,公开市场的政策操作利率就不再继续上升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所有的债务融资当中贷款还是占有相当的比重。在社会融资当中,贷款的占比已重新回到了70%,甚至有时更高。要把整个债务融资控制在适当水平上,就需要适当控制贷款。在过去贷款利率和三个月Shibor利率的走势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2017年Shibor利率上升得很快,贷款利率却上升得很慢,导致大量的企业和机构能不发债就不发债了,转而去贷款,由此引起贷款额度紧张。

  那么,怎么把贷款控制住?一种方法是加贷款基准利率。如此加息的确能够让企业减少对贷款的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要控制宏观杠杆率,控制住分子不要膨胀得太快。这个分子是存量债务和增量债务的加总。而存量债务是本金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如果提高贷款基准利率,那么150万亿元的存量债务的利率都会往上升。每提0.25%,存量负债的应计利息大数将会有至少超过4千亿元的成本要加上去,反而不利于控制杠杆率。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把存量债务的利息控制住,同时又能够控制新增债务的本金,不要让新增贷款的需求过旺?那就得要通过新增贷款提高的利率来抑制增量债务的扩张。但是利率又不能推到过高,太高的话,分母实际GDP增速和物价都会大幅收缩。从而最终反倒不利于宏观杠杆率的控制。所以,一个合意的政策是,新增信贷的利率还要所有上升,使得新增债务本控制在合意的水平上;这也意味着,提高贷款基准利率不是最佳的政策选择。

  2017年货币市场利率提高,但是贷款利率不上去。这是由于货币市场利率的期限结构太平坦,因此货币市场利率的长端需要抬高。因为Shibor三个月和DR007之间的利差越陡,贷款的利率上的就越快。所以,从2017年12月之后看到货币市场曲线变陡了:NCD突破了历史的新高,但短端的利率并没有突破5月份的高点。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目前货币政策的逻辑。

  与此同时,监管政策有意无意的也在往这个方向走。比如流动性匹配率指标。过去我们管流动性,关注是否能够借到资金。现在流动性管理变成了两个层面的概念。第一个层面是,你是否真的有资金;第二个层面是,你有资金,但是不是满足了监管指标?现在流动性匹配率这个监管指标告诉你,你借到的三个月以内前,不会改善你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你需要借更长期限的钱。由此,对于银行而言,长钱,包括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上,甚至是一年以上的资金就更为宝贵了,反映为货币市场的利率曲线变陡了,因为定价逻辑发生了改变。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