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迅速崛起、商业地产过度开发以及消费需求转变的背景下,传统商业业态正在慢慢被取代。”但赵建华指出,商业并非在走下坡路,而是在变革:“近年来,商业地产在完成从购物型消费到体验式消费的转变。” 不过,“商业过剩”似乎在相城并不存在。长期以来,相城区大型商业乏乏,尤其是相城大道沿线的核心区域,板块成熟,住宅众多,却缺少大体量的品牌商业。天虹品上的开业,无疑是一次雪中送炭。 “从内部来讲,一方面,项目周边的规划利好都在逐步实现,另一方面,天虹的地段条件、商业实力、国企品质都为项目销售提供了硬性支持。”赵建华如是表示。 11个月造3.2亿 逆市上扬 战绩飘红 赵建华用两点总结了天虹品上的逆市上扬:“从外部来讲,不管是在土地市场,还是住宅成交,相城楼市的热度都在明显提升。” 仅以苏州举例,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苏州市区范围内,新开业的大型商业项目数量多达7个,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对于行业内普遍的“困局”,赵建华有自己的理解。 采访开始前,赵建华刚刚结束了一个工作会议,他大步走来,“抱歉,久等”,显得匆忙又干练。
苏州商业地产已死?听听大佬怎么说! 2017-12-13 19:15 来源:家在苏州 房地产 /消费 “去年苏州土拍,拍出了多宗高价地块,地王,加上政府限价,部分房企的资金肯定会受到影响。”赵建华表示,土拍遇冷属于正常状况,业界不必过于悲观,”我来苏州已经接近十年,算是见证了城市的成长,总体来说,苏州房地产市场走的十分稳定,不需要过度担心。” 地产面对面:采访现场 地产面对面:采访现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东南西北中 “合围”苏州 而对于来年的苏州楼市,赵建华也给出了自己的预测:“调控至今已有一年多,伴随着一批刚需的积压,2018年下半年,市场会迎来刚需的释放,政策层面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松动。” 在采访中,赵建华特别指出,天虹仍将坚持商业的“自营模式”。 2017年11月,天虹品上中心累计销售额达到3.2亿,在苏州商业地产中表现突出。实际上,2017年全年调控紧缩,苏州楼市成交萎靡不振,在如此萧条肃穆的市场环境之中,天虹品上中心的逆市突围,实属罕见现象。怎样从众多商业地产中脱颖而出?其盘活商业地产的秘密是什么?我们期待从天虹置业营销总监——赵建华口中得到答案。 当说起即将开业的相城天虹时,赵建华显得很兴奋:“天虹集团一直重视苏州市场,即将开业的天虹品上,达到了旗舰店规模,是华东区最大的天虹商场。” 天虹品上中心 “不管是商场的格局、布置、动线,还是商业的业态排布、引进品牌,天虹都是按照最流行的商业模式来做。”赵建华说道,“我相信天虹品上中心将颠覆目前相城的商业格局,以后,人们会把这里叫做天虹商圈。” “2018年,天虹有计划在苏州新开第五家天虹商场,可能目标市场会在吴江或吴中。”赵建华向记者透露:“东南西北中的布局,将大大提升天虹的覆盖率以及市场占有率,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五店联动也能获得更多实惠和更好的消费体验。” “新环境下,依旧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商业案例,比如天虹、大悦城、吾悦广场等。”赵建华在采访中并不吝啬对同行的夸奖,“时代在进步,商业也在不断升级,变得更加开放。” 前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新增商业体数量 数据来源:联商网 天虹置业营销总监赵建华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商业地产已经进入过剩时代,唱衰商业地产的声音不绝于耳。 文/石文乐 赵建华对商业市场的判断果断,拥有十数年成功营、招商经验的他,在谈及盘活商业地产方面流露出的自信溢于言表。自信的背后,是天虹品上中心过硬的市场表现。 天虹进入苏州已有十余年,从最早的天虹园区店,到木渎天虹、石路天虹CC以及即将开业的天虹品上,天虹在苏州,总计已开设有4家门店,完成了“由点到面”的全面布局。 (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在住宅限购政策下,商业楼盘的投资、自住价值其实更能得到体现。”赵建华告诉记者,天虹品上中心的走红,一定程度上是找准了定位,顺应了市场选择。 “传统的卖商铺模式,售完即离场,对于商业的长期经营其实是不利的。”赵建华认为,只有自营,开发商才会加大心血和成本的投入来做好自己的项目。 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天虹品上中心今年累计成交金额已达3.2亿元,这个成绩不仅在整个相城区首屈一指,也在全市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