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表示,各类城市要重新审视人才观,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关键是要放开限制,不仅仅要放开对学历人口的落户限制,更要放开已经在城镇长期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条件。他们更需要城市政府提供长期的公共服务,他们也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后代在接受了平等的公共服务后,也不可避免地会提高受教育水准,为城市的发展形成更好的人才储备。 放开户籍是好事,但不能变为变相卖房的政策 “抢人大战”真是求贤若渴还是另有原因?人才争夺是否受房地产影响?放开落户与去库存有没有关联?腾讯房产对话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对此展开深度解读。 “抢人”背后的最大亮点就是开放落户政策,而抢人是否确实在“求才”,还是另有原因?对此,李铁表示,“城市放开大学学历人口落户,看似是要解决人才储备问题,实际上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受住房积压所累。” 二是从全国城市发展的规律来看,甚至包括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看,有经济活力的城市大多是移民城市。在中国北上广深的外来人口所占比重最高。深圳外来人口和本地户籍人口大约为四比一。北京外来人口800多万,占总人口比重五分之二,而上海900多万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北京差不多,虽然比重低于深圳,但是总量很高。京津冀特别是北京,长三角重点是沪、苏、浙,珠三角都是全国外来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三大城市群创造的GDP占全国比重的40%。根据这些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大量吸收外来人口,是提高城市活力的关键性举措,当然不是盲目地吸收,需要尊重市场的规律。而城市也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放宽落户条件。 三是部分城市放宽户籍管理,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动机。例如产业投资的选择,过去是以低成本为条件,是否降低土地成本、环境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现在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在上升,劳动力资源短缺,产业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倾向。吸引产业投资,人力资源储备是关键。 李铁表示,由于房价居高不下,作为流动性就业的人口工资收入水平,很难购得起住房。在这些城市由于实行人口落户控制政策,因为落户困难,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而这种城镇间流动人口,大学毕业生以上学历占较大的比重。 在李铁看来,“放开大学生的户籍管理是好事,但是不能把这种政策变为变相的卖房子政策,更不能通过补贴的行政办法替代市场的行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8.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才42.35%。这16个百分点的非户籍人口是按照市场的规律选择就业的城市。 他表示,一方面要贯彻中央的城镇化政策,另一方面还要落实部委政策,实行限购限贷,防止房价上涨过快。可是防止房价上涨的同时,相当多的城市同时也面临着住房滞销等问题。而同时存在着按照土地财政模式开发的新区,大量的房地产积压卖不出去的现象。这是在一部分二线城市和大部分三线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是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土地财政遇到了房地产库存的瓶颈,是否有一些城市试图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来增加购房人群,应该也潜在因素之一。可能会吸引一些长期在北上广深漂泊而受到房价因素所制约而不能购买住房的人选择二线以下城市作为长期定居地。 而所谓房地产调控是针对炒房,也就是投机性住房和部分投资性住房的控制。这也是中央三番五次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肯定不影响人才落户的购房需求。因为这些人既然在北上广深买不起住房,回到家乡二三线城市肯定是购买首套住房,不在调控范围之内。 (腾讯房产陈喜儿 发自北京)2018年楼市趋于平稳,而另一个关键词“抢人”却拉响了城市之间的争夺大战,乍起一池春水。 李铁表示,所谓的“人才大战”有一些危言耸听,因为放宽落户条件是大势所趋,各地采取相关政策,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现象。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他表示,另一方面,所谓学历如果没有与就业岗位相对应,虽然买了住房,可是未来的就业风险将会由政府来买单。因为学历不等同于就业。如果大量地按照学历作为落户标准的话,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学历如果没有与城市就业岗位需求相吻合,必然会提高未来城市的就业风险。 人才政策是否受房地产影响? 如果考虑到未来长期定居成本过高,还有落户的压力,回到家乡的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地级城市落户和购买住房,可能是一种选择性考虑。也就是像前些年媒体报道过所谓的“逃离北上广”。但是一定不会回到家乡的县城和中小城市,二三线城市应该是首选。对于这些人选择回到家乡的二三线城市落户,也会有创业机会,当然落户意味着购买住房的预期。 “人才大战”有些危言耸听 对此,李铁称,“关于房地产影响到地方财政问题和人才政策的放宽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我想肯定是有。” 学历不等于就业,应警惕未来城市的就业风险 采取什么方式解套,放开大学生落户至少是在摆脱目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危机一个暂时有效的办法。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甚至给予买房补贴,这都是地方政府精心算账的结果。补贴等于抵消了部分房价上涨的因素,也回避了房价的矛盾。一旦房子卖出去,土地财政可以变现,房地产商的压力骤减,至少可以部分缓解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而更多的大学生来购买住房,也可以把新区的死城变为活城。 一是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已经要求各地放宽落户的限制。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于放宽落户条件已经提出了清晰的要求。许多地方政府都希望在改革进程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具体如何探索,如何实现城市转型,还摸不着路数。但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松落户条件应该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途径。
[摘要]“抢人大战”真是求贤若渴还是另有原因?人才争夺是否受房地产影响?放开落户与去库存有没有关联?腾讯房产连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对此展开深度解读。 近日,以天津“领衔主演”,包括西安、武汉、郑州、合肥、南京等在内的多个二三线城市,频繁出台落户新政,降低住房门槛,向各类人才抛出橄榄枝。 李铁称,城市提供了什么样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就自动地会吸引不同的人才到这里来就业和寻租。如果我们只是按照学历的标准来实行落户政策,一方面忽视了已经在城镇长期就业甚至从事自主经营的外来人口,他们也应该是城市的最具有活力的主体,而且也是满足或者是充实城市就业岗位空缺的重要生力军。 放开落户与去库存是否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