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楼市的繁荣使卖地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土地财政”一方面让地方政府在基础建设及社会福利方面有了充裕的资金来源,从而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一旦可卖之地变少乃至于无地可卖了,地方财政就会立即陷入入不敷出的尴尬状态,这是地方政府不愿看到而又必将看到的一种局面。
推荐
楼市“蓄水池”还能用多久?
货币超发是我国一段时间以来不争的事实。据相关资料,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我国占了近一半。该年末,我国M2余额为97.42万亿(以人民币计,下同),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底,我国M2余额增长到167.7万亿。今年2月末,该数字又变成了172.91万亿,增长势头未止。 编辑: 四、政策因素导致货币投放。如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加大货币发行与投放;再如国家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也有可能引发货币发行与投放。 从央行角度来看,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选择某种货币政策,以此决定货币的收放,这是一种主动性质的操作;与此相应,由贸易和投资结汇以及赤字财政所引发的货币发行与投放,则属于被动性质的操作。对于被动的货币发行与投放,央行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进行对冲,以此保证国内货币流通规模的合理与适度,避免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手机号不用了直接注销就完事了?小心让你破财!负面效应 楼市充当“蓄水池”吸纳过量货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股市的高度泡沫化和经济上的恶性通胀;但另一方面,其负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且日益强化。 漂亮姑娘住酒店2个月,逼得酒店报警!打开房门看吐了~驱动因素 过量货币如同猛开“水龙头”放出来的“水”,总得有个去处。在我国,楼市成了“蓄水池”,超发货币大部分被其吸纳了。楼市自身也“水涨船高”,形成了一个大牛市,目前仍意犹未尽。 货币发行与投放少了,流向楼市的“水”自然会相应减少,楼市“蓄水池”的作用也就随之减弱。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我国未来一段时期每年货币发行与投放的规模具体是多少,但其总体演变趋势应该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广东最难听懂的方言排名!你的家乡话上榜了吗?三、国门打开后,外资机构对华投资越来越多,这些投资性外汇进入中国以后,央行也需要发行相应的货币予以吸纳。 超发的货币在我国如果不流进楼市,又会流向哪里呢?结果又会如何?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首先,楼市对货币无止境的吸纳导致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实体经济是国家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可长期以来它们却一直面临资金供给不足、资金成本高企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楼市财富效应挤占了太多社会资金。实体经济资金短缺、成本高企,经营自然会更加困难。现在连一些上市公司都抛弃主业去炒房了,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现象。 三、从政策动向来看,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今年3月9日表示: “我国货币政策将慢慢从宽松退出,过去M2增速高,如今池中的水够深,不需要这么多的‘新水’再进入。”其意很明确: 货币“水龙头”将被关小,流出的“新水”会越来越少。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也强调要“管好货币供给总阐门”。 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中央政府已逐渐淡化GDP考核。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预示着,将来我国政府再也不可能像2008年那样,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而大开货币供应“水龙头”。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化,这方面的货币发行与投放也就必然会减少。
新闻排行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其次,楼市由消费市场演变成投资市场,导致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出现,如: 房子越盖越多,却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用来住的房子变成了用来炒的和用来看的;空置房越来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来越严重。 再次,炒楼可以带来巨额投资收益导致整个社会投机成风,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一夜暴富”,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人们发现平心静气地工作与生活好像越来越难了。 空调用错一身病!知道这10个秘密,电费减半又健康当楼市“蓄水池”作用不断弱化,房价持续上涨的势头还能延续下去吗?过去“水涨船高”的过程持久而急促,大家都已体会到了。未来会否有一个“水落石出”的过程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希望这个过程能平缓一些、再平缓一些。 发表 货币快速增长的 楼市“蓄水池”的 一、GDP持续高速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与发展需要以货币为媒介,GDP增长了,货币需求就会随之增加。为了满足GDP高速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央行必须打开“水龙头”持续“放水”。 |
- 上一篇:北京楼市上半年平稳收官
- 下一篇:关注楼市:多城市一二手房价格严重倒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