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够将一定距离范围内的人群覆盖到,新零售店面具体在什么位置,并没有这么重要。这些能够吸引巨大流量的店面,设置到一个本来不那么繁华的地段,反而能够带动该地区人口的聚集的消费。明源君观察到,一些本来因为人流量不足而倒闭、空置的商场,在引进新零售店面后,反而带动了附近居民的活跃度。 但并不是所有商业地产都能及时洞悉供需双方的变化。一些社区商业地产的持有者们在运营社区商业地产项目时,管理方式依然大同小异:部分引进品牌较陈旧、对商场功能的设置较为单一,商场与商场间找不到个性,社区和社区间没有区别,难以适应不用区域间消费者的需求。人们基于“在哪里购物都一样”的情景,自然也就难以培养对社区的独特性的认知和忠诚度。 不管是小米、盒马,还是腾讯、京东,新零售在开设线下店面时,都会在线上开展相应服务:每一件线下可以看到的商品,都能在线上买到。 大数据驱动 随着电商参与人群的覆盖面更广,消费人群和消费习惯也逐渐趋于稳定,线上店面需要获取一个新用户,需要付出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线上商铺过去因店面租金、分销商、人力而降低的成本也因流量成本、交易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1 彻底改变了社区商业的逻辑 传统零食销售商来伊份在上海和南京打造了两家来伊份生活馆,可以看到来伊份在这一轮消费升级中十分侧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的变化。在生活馆内,除了传统的售卖品类,还增加了“学院派”定量装零食区域、水吧提供茶和咖啡的区域、以及适合消费者互动的休闲区。这也是传统零售商逆势上扬的很好思路:2017年来伊份新增门店200家,全国门店总数近2500家。 差点杀死社区商业的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