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和2004年,深圳进行了两次土地“国有化”行动,整个城市名义上成为全部由国有土地组成的地区,但由此产生的“抢建”、“违建”现象,给深圳带来了长期困扰的违法建筑历史遗留问题。 制定《处理办法》有何必要性?据称,这是落实国家治理违建工作部署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需要,且充分体现了依法依规。 在历史上产业类的违建很多,此次新政的出台,可以有效的解决城中村权属不够的问题,因为产业类的建筑,占地面积大。罚款方面,此次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更贴近实操。同时出台优惠政策,罚款和补缴地价比较便宜。总体上说,如果这个政策能落地下来,将能够为深圳旧改提速。 自2001年起,深圳开始启动“历史遗留违法私房” 和“生产经营性违法建筑”的处理工作。截至2016年底,违法建筑面积仍高达4.05亿平方米,占据了近深圳市总建设量的一半。 合一城市更新集团董事总经理罗宇认为: 其中,生产经营性历史违建需补缴50%的市场评估地价,商业办公类历史违建需补缴全额市场评估地价后方可办理商品性质。 在开展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的同时,持续保持查违高压态势,开展查违三年攻坚行动,绝不允许新增1平方米违建,坚决拆除处置中央环保督察要求整改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违建,坚决拆除重点违建和已作出拆除处罚决定违建。 在开展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的同时,将持续保持查违高压态势,开展查违三年攻坚行动,绝不允许新增1平方米违建。 尤其是通过处理产业类历史违建,可以明晰土地使用权,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促进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破解产业空间不足等制约深圳城市发展的问题,也进一步落实了深圳市产业区块线划定的相关要求。对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的处理,有利于解决公共基础设施缺口大、实施难等城市发展突出问题,促进解决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土地遗留问题,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从意见来看,此次拆除违建行动比较坚决,明确了拆违的具体条件,同时这是深圳市不断扩容后对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一次全面集中清理,对于可保留的建筑提供了规范处置方式。 另一方面通过此类补缴地价,真正从市场化的角度进行整改,即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惩罚,也有助于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 办法所称公配类历史违建,是指实际用于非商业性文教体卫、行政办公及社区服务等非营利性用途的建筑物及生活配套设施。 “抢建违建”给深圳带来长期困扰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文件解释: 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称: 历史遗留违法建筑转换为商品房性质房产,会大规模增加城市更新的速度,同时释放出来的房产将非常可观,可能会对市场供需关系带来大反转。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该文件的落地,将加快深圳推进城市更新。新增加的合法用地将纳入城市更新申请测量,有利于推进城市更新进度。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 看全文 根据深圳规土委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市违法建筑共37.30万栋,4.28亿平方米,其中,工业类违建1.80亿平方米,占违建总量41.93%;住宅类违建1.72亿平方米,占40.08%;商业和办公类违建0.26亿平方米,占6.02%;多种用途类、公共配套类等其它违法建筑0.51亿平方米,占11.98%。 全方位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