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情况看,1800年到2010年的这样一个过程中,全球的总人口数增加了6倍,但是全球城市人口的数量增加了60倍。所以在2006年的时候,全球的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数量。 任志强:2019年有可能出现商品房严重供给不足 因为买了房子就得装修,买了房子就得配家具,买了房子就得做其他的一些准备,所以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刺激消费增长的。但现在的情况看,一边是房价在持续增长,另外一边是消费略有下降,或者是说低位增长。因为政府调控政策措施很多人就没有资格去进行各种各样想改善的一些意愿和消费。 那么销售量即使存在负增长,是不是就很惨了?不是。去年我们大概达到了16.9亿(平方米)的总面积销售量,今年按目前情况看,可能即使下降了,也还会达到16亿(平方米)左右的这个数字。这个市场还是巨大的,全世界都找不到这么大一个房地产市场。那么开发商要应对的实际上不是市场和需求在急剧减少,是在政府调控之下的政策变化,你是不是能适应。 任志强谈房产税: 不符合中国历史现实
推荐阅读: 到目前大概有7500万户左右,大概占城市总人口数的6%点几,但是在北欧已经接近40%,欧洲基本上在25%左右。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也会达到20%或者更高的水平,那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2倍到3倍,几年以后,可能独居家庭会达到2亿用户,所以对住房的需求来说,仍然是巨大的。 那么我们也看到,中央现在提出,希望用扩大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促进消费,因为消费在5月份已经降到最低点,8点几了,虽然6月份回到了9,但仍然是比较低的一种情况。有的人认为是因为房价买房子导致这个消费能力下降。我个人的观点恰恰相反,从历史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每次房屋销售量急剧增长的时候,实际上是刺激消费增长的过程。 前两个月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开发商自有资金最低位的情况,6月份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是低位。在这个银行贷款上是负增长的,在个人按揭贷款上也是负增长的,现在主要支撑的是靠自有资金和预付款、定金,这两项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责任编辑:王潇燕 在这场论坛上,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提出,“任志强是集开发商、数据分析等等于一体的集大成者。这样一个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听他的呢?”他甚至认为,不听任志强的话就是行业的进步。 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因为政府对土地的控制问题。那么最近产生了关于货币化棚改问题,也明显可以看出来。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反响。实际上进行城市改造,各国政府都有一定的支持力度。但是如果都一刀切的用货币化补偿的方式去组织的话,就会导致在一些地区和一部分城市里头供给需求之间的矛盾,会导致这个价格不断上涨。 因为名义上的58%的城市化率里头,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进入到城市以后,他们并不能在城市里享受退休、养老、教育等其他的公共福利,所以他们不能算是真正的城市化过程。因此,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市化是让中国富起来的一个基本条件。 但是怎么解决资金问题,怎么解决你的现金流问题,怎么解决你获取的土地能有一定利润的问题,就是要企业靠自身的能力和你对市场的充分把握,以及对政府政策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在多少年以前就已经形成了政府政策和各方博弈的一种情况。比如说2006、2007年的时候90/70的问题就已经是开发商和政府博弈。 谁说的是真话? 不听任志强的话就对了?附任志强演讲全文 我们中国的习惯就是历年这个7月份都有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上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总结,而且提出下半年的一些对应措施。现在正好是到了这样一个要开会和做出总结的时候。那么从统计局的情况来看呢,他们认为上半年基本上是处于平稳状况。 那么如果累计计算国家这个平台债务,已经超过了100了,那么大于GDP的一种债务负担,对地方政府来说,或对中央财政来说,都是非常需要引起重视的。所以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企业即使去了杠杆,也无法解决这个地方财政去杠杆的问题。那么还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来源,仍然要依赖于房地产市场,所以我相信,在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房地产市场的这个调控程度下,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决定未来发展主导的方向。但是老百姓(77.080, -3.35, -4.17%)的消费欲望,实际上是在和政府政策之间取得博弈的一个过程。那么开发商更多的是旱天也要想法带把伞,但是要放心大胆的往前走,虽然艰难,但可以前行。我认为市场还是存在的。谢谢! 任志强:政府土地错配很严重 放开调控房地产不会崩盘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城镇化仍然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不要小看15、16亿平方米的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哪怕即使下滑,而且持续下滑,从16,接近于17亿平方米去年的这个销售业绩(面积)降到了16、15、14(亿平方米),它仍然是一个巨大市场。假定按三年的话,这个十几亿平方米你就要有几十亿平方米的开工才能满足,而今年我们特别看到的是,新开工的量跟不上销售量。 但是从统计数字的一些特殊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下降的趋势可能是更强烈。6月份本身,房地产的销售是略有增长的一个情况,从2点几增长到3.3,增长了0.4个点。从销售金额上可以明显看出,增长的更高一些。中间大概有接近于10%的差,这就说明房价是在持续上涨和不可逆转的上涨趋势上。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没有变,这个社会地位是轻易改变不了的。虽然有些人说,特别是这次统计局也特别强调,希望用房产税的办法来改变地方财政的财政收入结构。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至少从立法的角度来看,今年还没有列入立法范围之内。从中国的长期发展历史来看,商品房的比例很低,大概只有30%,70%左右是非商品房,你是不是都按商品房来估价,存在的问题也很大。 那么中部和西部,特别东北地区平均房价在6000多、7000块钱,也并不是太高。但是在局部城市因为土地供应的问题和人口增长的问题,导致了局部城市的房价很高。本来在2016年的时候,全国超过万元以上平均房价的城市只有19个,超过2万元平均房价城市只有9个,并不很严重,但(目前)已经有接近60个城市的平均房价超过了1万元。 随后的各种限制性措施,又产生了一个消费者和政府政策的博弈问题。比如说离婚啊等等,在我们看到了这个用平均数来控制房价增幅的时候,地方政府开始和中央政府产生了一种博弈。这种博弈就是把郊区县,或者是更远地区的数字都拿进来进行平均,结果是高房价的可能没有高速增长,但是把低房价的反而带成高速增长一种情况。 那么下半年如果现行政策不改的话,我个人认为销售量和投资还是持续下行的一个趋势。是不是要为此而担心呢?我个人倒不觉得房地产市场会崩盘,或者会出现急速逆转的情况,毕竟这个城市化的需求还存在,这个消费的欲望和改善性需求还是大量存在,特别是独居生活的这个总户数在不断加大,过去三年,独居家庭的增长率每年大概有30%多,未来几年可能还是越来越多。一个是老龄化造成的独居生活,就是两个老人剩了一个了,另外一个是年轻人不愿意和老人共同居住而形成的独居生活。 那么就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发展前景,是不可忽略的。从现有我们的城镇化水平来看,离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和小康目标还差的很远,至少到目前看,我们的真正城市化率只有40%几,户籍城市化率。 以下是任志强演讲全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营,实习生晏思思 三亚 那么明年,有可能出现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商品房,在各地,特别是北京、深圳,在商品房的用房比例上,用地比例上大概降到了25%左右,而其他的一部分都是共有产权,社会保障类的等等其他用地。那么也就是商品房的供给量大量的减少,可能会在明年出现。它不仅仅是一个去库存问题,而是新的房源也不足以满足商品房的需求。所以对城镇化的发展来说,它仍然是一个限制性条件,也可能这个供给在某些城市严重不足的时候会导致房价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现在中央政府采取了另外一种办法,就是一部分地区是货币化安置,一部分地区是实物安置。如果仅仅从去库存的角度看的话,去库存是需要的,但是不动产的特点是根据人口结构来进行的,所以你要是仅仅用一刀切的货币化安置办法的话,就会产生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 很多人可能对下半年的房地产发展的情况有所担忧,我最担忧的实际上不是在今年,是在去年就开始担忧的,是今年有大量的还债高峰,开发商的资金会严重的不足。那么今年的还债高峰,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的资金流会出现问题,或者说一些地区的开发增速会继续下降。所以我说虽然我们在年初进入一个投资高峰期,但逐步下降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至少连续三个月来看,是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下半年可能下降的会更加严重。 7月23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8届年会”在三亚举行。在这场已经伴随房地产市场发展18年的意见领袖交锋论坛上,任志强能不能如约而至? 很不知名的、甚至于五六线的县城有一些都已经超过了万元,有人把它归结于因为房改的货币化拆迁,其实不完全是。还有一些归结于一手房房价的审批,价格低于了二手房房价,因此给了大家一个炒房的空间,所以有更多的人愿意去购买,凡是具备条件的人认为不购买就会失去了机会和条件。 从1-6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基本情况是投资主要是靠房地产支撑,税收和税外的其它财政经费的收入,主要也来源于房地产市场,大概十几万亿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中,仅房地产和房地产相关的收入就达到了3万多亿,这个比重是非常非常大的。那么如果没有这个房地产市场投资支撑的话,中国现有的投资增速可能就从6%降到更低的一个阶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