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施策调整土地供应。1月12日,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指出,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对商品房根据供需形势因城因地施策,建立住宅用地供应分类管理制度。对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应,对去库存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要减少以至暂停住宅用地供应。4月1日,住建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强化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管理,保证住宅用地供应平稳有序。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5月10日,国土资源部印发《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规定对房地产库存压力过大的城镇要减少乃至停止下达住房建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此后,地方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北京发布《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2017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规划未来5年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6月27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办理商品住宅项目预售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全力推进“拿地未开工和开工未入市项目”尽早开工入市。河南省住房和建设厅和国土资源厅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建〔2017〕80号文件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科学把握住房建设和上市节奏,增加有效供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此外,福州、南昌、赣州、沧州、天津、镇江、扬州、北海等城市也陆续提出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