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会说,开发商要回笼资金,就必须网签才能获得贷款,但炒房客如果想在短期转手,未必愿意通过贷款炒房,如用全款则并不影响开发商回笼资金。 (作者系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 级副总裁) 其实,最根本的是,限价令已经让房价暴涨失去可能,而限价的城市即使不限售,炒房客也已经远离。 除了办公新开工面积在2017年底有一个负增长区间内的反翘,商品房、住宅、商业新开工面积均趋势性递减,也预示着未来市场规模难以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以人才的名义调整限购,既是为土地财政制造需求,也是为城市发展注入动力,更是为都市圈之争谋篇布局。 限售本为限制快进快出、短炒投机,但在房价受限的城市,其实政策价值已打折扣。 有人会说,限售令限制了炒房客短炒转手,其实,很多开发商都允许客户更名,换句话说,买房只要没有网签、交付,都可以通过更名规避限售。 调控将呈现内容更细化、策略更分化、方式更多样化的新格局,和以地方政府为主责、不搞一刀切的调控模式,这就为“小乱”增添了可能。 钱少且贵有助于帮助房地产市场降温,市场将平稳下行,符合防风险的政策逻辑。 从政策逻辑上来看,楼市政策以稳为主,稳房价、稳市场、稳预期、稳投资,凡是有利于“四稳”的微调政策都将被默许,凡是不利于“四稳”的调控放松都会被叫停。 诚然,调控一年多来收到明显成效:楼市将要下行,房价上涨预期明显减弱;地市有所降温,地价上涨难以刷出新高;投机客群消散,房子正在回归居住属性。成交虽然增长,增幅已经明显滑落。 我们预计,今年按揭贷款增速将保持在零增长区间(正负3%以内),定金及预收款增速也将回落至个位数。 比如,房价倒挂幅度过大的项目,可能会采取适度调整限价、缩小价差的策略微幅调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17年的市场基本符合我们去年4月的预判。 2018年,将是楼市“大稳小乱”的一年。“大稳”是市场缓慢下行、不起不伏。过去的楼市周期论将不再成立,未来将以五年为新周期,与新一届政府任期同步。 楼市既不会大起、更不会大落,房价没有暴涨、也不会有大跌。2017年的调控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将证明。 因此,放松限贷更无可能。 定向限额加息将使房地产资金难以增长。 限价调整近在眼前,但别奢望。 土地购置面积和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虽然反弹,但仍然没有超过艰难的2014年,说明政策刺激不可能带来持续的增长。 2018年究竟会如何? 但是,在房价钢筋水泥铝型材原材料价格、资金人工成本都在上涨,地价不降的背景下,房价环比继续维持在2016年的水平上,难以服众。 不过,如果有更多省会城市放松限购,则会重挫县城去库存。 “房价环比不上涨”也导致一些高价地出现亏损、延迟上市,并未实现补充供应的目的,供求失衡矛盾仍未缓解,供求关系的紧平衡继续成为大城市的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