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中长期研究:从需求角度分析房地产总量趋势变化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9-30 12:21
战士歌唱东方红简谱 国寿鸿盈两全保险 逢田美波 血族女王重生记 普通的反义词 rosi小莉大合集 水嵨友穗 封嘴 古都ひかる 残妻之我的虐爱总裁 9sp体育

中债研究丨房地产中长期研究:从需求角度分析房地产总量趋势变化

  二线城市人口吸引力仍强于三四线城市。有研究分析认为随着一二线生活成本的提高,人口回流会促进消费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然而,本文统计近五年各级城市人口增长数据显示,二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速仍然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这可能是由于三四线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存环境与二线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一线回流和三四线输出人口都更倾向于流向二线城市。另外,二线城市中,近几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是成都、长沙、郑州、武汉等经济崛起的中西部龙头城市。

  一、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一)随着收入的增长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提高,但统计局数据可能存在高估

  总体来说,自98年房改以来,中国的商品房市场快速增长,整体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状态。但需求端的强劲表现既有来自居住需求的自身动力,也有部分投机属性的推动。尤其从2017年以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愈发强烈,19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更表明了从中央层面对投机型住房需求可能引发的风险的担忧。因此,从长期来讲,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增长,需要使房屋回归本身的居住属性,而衡量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也要从“人口”及人本身居住需求的角度出发,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回顾各国城市化的发展历史,快速城市化预计在70%~75%的水平完成。此阶段过后,各国城市化增速明显降低,部分国家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此后经过20~30年的时间,各国再迎来第二波城市化进程。

  从各省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人口倾向于流入经济人口比相对较高的地区。近三年经济人口比都明显大于1的地区将是人口不断迁移涌入的主要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内蒙虽然经济人口比较高,但主要由于区域内人口较少所致,且观察内蒙经济人口比变化,近年来不断下滑,经济吸引力将逐步下降。除经济人口比的绝对值外,经济人口比的变化趋势也将影响人口流动,例如四川、安徽、贵州等,虽然当前经济人口比较低,但经济人口比逐渐升高,也将成为未来吸引人口迁移的地区。

观察估算的城市化增速,受城镇人口增速逐渐降低影响,城市化力度也在边际减弱,预计由此带来的转移人口购房需求也将逐步减弱,房地产行业增速逐渐放缓。

  一般而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口均在扩张,此阶段各城市的集聚效应是普遍的、无差别的,类似大水漫灌迁入,无结构性差异。第二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力量减弱,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口增速出现差异,此阶段各城市集聚效应分化,人口继续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同时,三四线城市人口也在向一二线城市流动。

  当前城市化力度边际减弱,各地区人口吸引力出现分化。经济水平领先的一线城市未来仍将保持持续的人口流入态势。随着区域的发展,杭州、武汉、成都等核心二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也在增加。受经济增速较慢影响,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入将逐渐降低。受政策导向与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未来国内城市群效应将更为明显,核心城市群将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潜力地区。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将人均GDP(以美元计价)和人口密度(单位土地人口数:单位:人口数/平方公里)作为解释人均合意居住面积的变量,通过选取了同一时间节点上(根据数据可得性,样本选取时间点定为2009年)的12个国家及地区的人均住房面积、人均GDP和人口密度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回归结果如下:

  三、国内快速城市化预计在2030年前后完成,房地产开发增速预计逐渐放缓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并没有商品房市场,房地产开发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建房,用于福利分配以满足职工居住需要。1981年,国内在深圳(楼盘)和广州(楼盘)开始进行商品房开发试点。1992年邓小平南巡,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推广。随后全国房地产开发兴起,海南(楼盘)地区出现严重的地产泡沫。1993年政府开始宏观调控、收紧银根,海南泡沫破裂。此后房地产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调控与放松的循环中不断发展。

  虽然影响房价的因素较多,但总体而言,2013年之后受人口流入差异影响,一二三城市住宅价格走势出现分化。2013年之前各线城市房价涨幅较为一致,2013年之后,呈现出一二三线城市商品房价格阶梯式增长态势。

  若假设房地产市场的折旧率为2%,以此计算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如下:

  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需求对判断未来房地产行业走势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房地产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房地产的居住需求,一类是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当短期供给不足时,缺口将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而房价上涨带来的“羊群效应”又吸引投资需求,两类需求叠加可能导致房地产泡沫。根据日本的经验,在城市化未完成之前,即便商品房价格存在泡沫,市场风险也仍然可控,这是由于城市化带来的刚性需求成为托底市场的重要力量。因此,判断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关键在于回归对房屋“居住属性”需求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测算我们发现,以目前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基数,未来商品房销售增速难以保持高速增长。从长期来看,虽然国内城市化还有一定空间,人均居住面积也有改善的条件,带来的刚性需求仍将对房地产市场有所支撑,但是房地产全面建设的“黄金时代”已过,未来区域分化将更为明显。

  1998年成为市场发展的分水岭,国内实施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迎来黄金发展阶段。以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为标志,全国城镇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受到明显冲击,但2009年在降低首付比、低利率等政策刺激下房地产市场迅速恢复,但由于投资过度,商品房库存快速上升,此后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与放松中循环发展。2015年受去库存政策与宽松货币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再次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库存迅速下降。2017年至今,在“房住不炒”政策指导下,房地产市场延续严监管态势。

  不难发现,无论是住建部的宏观统计方法还是统计局的微观抽样调查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人均居住面积水平。微观抽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对象是拥有住宅的人群,然而在城镇中还有较多人没有住房,在计算人均住房面积时不能把没房的人排除在外。但即使采取宏观统计计算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观察人均住宅面积的计算方法。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人)=住宅建筑面积/居住人口(居住人口是指报告期末与住宅统计口径一致的、当地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通过计算方法可以发现,国内指标分母选用为城市户籍人口而非常住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城市常住人口并没有纳入统计指标中去,但常住人口却仍有大量的购房需求。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