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债基暂停大额申购】12月19日,多只债券基金开始暂停大额申购业务,部分债券基金针对大额申购提出限制。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债基暂停大额申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基金的业绩稳定,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中证报) 宏观经济【央行发大招!先意外发公告,高调表明增加流动性,又“定向降息”】 【主动“瘦身”为“留客” 基金弱市大方分红】今年A股持续调整,受市场拖累,多数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不如去年。但今年公募基金却大方分红,Wind统计显示,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总额达978.66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703.47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去年结构性牛市中累积了可观的收益和相当的规模,稳定投资者信心则是今年公募基金大方分红的主要原因。通过分红,基金产品“瘦身”也可以起到降低管理难度等积极作用。(中国证券报) 【第四批国企混改试点启动 “两类公司”扩围步入快车道】据悉,在前三批共50家国企混改试点基础上,第四批混改试点已启动。东风汽车、中广核等多家央企有望入围,一些企业正在上报方案,中盐等集团层面混改也拉开帷幕。“两类公司”改革试点提速扩围亦步入“快车道”。业内人士认为,明年国企混改将步入加速落地期,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主要平台的“管资本”将成为主旋律,预计国资投资运作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企改革重要推手。(中证报) 【中证报:5G商用稳步推进 多细分领域显机遇】从近期5G行业内部的发展情况看,商用进度稳步推进。分析人士表示,5G带来的创新将是电子行业成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基站天线、元器件、滤波器等泛射频领域都将迎来重大的变革机遇。 市场资讯【债市雷声不断 机构应对违约常态化】日前,“18华阳经贸SCP002”和“17永泰能源CP007”未能按时兑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这只是今年债券违约的冰山一角。实际上,2018年债券违约的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随着“刚兑”潜规则消失,未来债券违约也将向常态化发展。(中国证券报) 热门事件 【不顾市场哀嚎 美联储12月如期加息 但暗示明年加息放缓】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因城施策是未来楼市调控主基调】最近,不少业内人士预期明年楼市调控或将放松,在当前楼市调控政策敏感期,山东省菏泽市楼市政策调整的消息一出即被解读为打响了楼市政策放松的第一枪并被强势刷屏,这个舆情效果超出了当地政府的预期。而从政府部门的回应可以看出,因城施策仍是未来楼市调控的主基调。无论地方政府如何调整,都不能越过“房住不炒”红线,在这个大前提下,因城施策、精准调控,最终的目的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尽管市场震荡,美联储仍坚持如预期加息,但降低了明年加息预期次数,预计2019年加息两次,预计经济和通胀增速都略低于此前预期。美东时间19日周三,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后公布,所有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投票官员一致同意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这是今年第四次加息,也是1994年以来首次在面临股市下跌时加息。(华尔街见闻) 【隐私丑闻再起 监管机构起诉 Facebook股价跌超7%】Facebook跌幅扩大至超7%,为FAANG中唯一下跌个股。今日,该公司再爆出数据共享方面的丑闻。此外,美国华盛顿特区司法部长就剑桥分析公司丑闻起诉Facebook。近日,据《纽约时报》调查报道,Facebook与大型公司共享用户数据的情况比此前该公司所承认的还要严重。(华尔街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 【银行理财收益“九连降”11月份低至4.14%】普益标准近期发布报告显示,11月份,全国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降11BP至4.14%。全国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3895款,环比增加256款,增速趋缓。报告提到,从价格指数来看,11月份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降2.62点至99.10点,跌幅边际扩大。(证券日报) 【沙特表示将延长减产行动 美国EIA原油库存下降 油价反弹】沙特能源部长表示,OPEC+将延长明年的减产行动。美国12月14日当周EIA原油库存下降49.7万桶,虽低于预期的降幅,但为连续第三周下降。两个因素叠加,今日美油布油一度反弹超3%。(华尔街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 19日下午,央行在收盘后公告称,本周以来已累计投放4000亿元,人民银行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投放,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走势平稳。晚间,央行再发公告,为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决定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券商中国) 【路透评论: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并暗示紧缩周期接近结束】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但预计明年加息次数将减少,并暗示在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政策的紧缩周期正接近尾声。美联储的声明并没有市场预期地那么鸽派。芝加哥Kingsview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Paul Nolte表示,美联储预计明年将加息两次,因为预计经济会持续走强。但个人观点是经济增速将更低,预计国债收益率将进一步下跌。他还称,作为股市投资者,担忧经济数据疲软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但美联储似乎并没有太担忧这些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