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限购:难道是心理博弈? 楼市评论 南方网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9-01-28 11:48
聊斋志异打一成语 寥胜于无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 零加零 流无水 六个字的成语 六个字的歌名 六个字的歌名疯狂猜歌

您现在: 南方网首页>房产> 楼市评论

楼市限购:难道是心理博弈?

2011-11-07 09:21:23 来源: 人民网  暂无网友评论

  主持人说

  住建部部长说,“楼市限购政策是行政办法,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部长的言下之意非常明显,那就是限购实属无奈之举,必将取消。这被潘石屹解读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现实生活中,限购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博弈。一些真心买房和卖房的人其实都不理会限购政策,该签购房合同的签,该装修入住的住,单等政策松动后再去房产交易中心领证。

  那么,如果限购政策取消,房价会涨还是会跌?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大概是明确的:到那时政府一定会运用税收手段来调节。

  郭廷炜

龚滔 绘

  有多少房价可以重来

  珠海的双限令中,“市中心新房限价11285元/平方米”这一条格外引人关注。据说珠海的房子今年也涨得厉害,新开高档楼盘卖到2万多元不稀奇,不知1.1万元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水平,但对上海来说,1.1万元已经是非常遥远的记忆了。想当初市中心房价1.1万元的年代,也没人觉得房子便宜。韩寒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当松江新城卖5000一平米时,他认为这价格太离谱,“等着吧,松江新城区迟早跌破1000。”后来朋友找到他,说他猜得太准了,“真的跌破1000了,不过不是楼市,是股市。”

  前一阵我路过新闸路上一个小区,那里十年前是一片老式里弄,我上高中时每天都从这弄堂穿过,而现在,那个楼盘的单价已经超过了7万元。看到这片小区,令我感叹的不仅仅是人民币在房价面前飞速蒸发,还有一种记忆、一种氛围的消失那熟悉的弄堂、弄堂里的烟纸店、店门口聊天的人们和打瞌睡的猫咪,那种现在看来相对平和、简单、闲适的生活,都随着房价的飙升而消失了。十年间,有人在房地产市场中获益无数,更多的人则不得不当起了房奴,甚至想当房奴而不得。其实在另一种意义上,对于我们这一代80后而言,房价飞涨也让日子变得简单:我们奋斗、我们赚钱,就是为了还房贷,为了获得一个栖身之所,这还不够单纯吗?

  记得限购令刚出来的时候,也招来了不少诟病的声音,反对它的人认为不能用行政的强制手段来对付市场,可是支持的声音却表示,房产不是纯市场产品,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调控的必要性。我同意后一种看法,因为我相信人应该有各种梦想和追求,如果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都只是能买上房子,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存在某种问题。

  如今,房价真的在降了,但过程可能比想象中更缓慢,阻力也比想象中更大,因为有人不愿放弃到手的利益,有人还巴望着通过房地产大赚一笔。对于房价,我们不能期待一夜回到N年前,但重要的是,房价需要回归理性,这个过程势在必行。而回归理性,我认为就是要让房子回归居住本位说到底,房子应该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记者 周喆

  不妨换个思路“限购+限售”

  “限购令”还会实施多久,猜测是无济无事的,但这样一刀切的政策究竟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大家的感受倒确实很多。在我身边,既有大呼“限得好”的人,也不乏有些怨言者,各有各的理。任何一项政策,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但视反应微调总还是可以的吧。

  大呼“限得好”的,是小区一家租房住的邻居。夫妻两人来上海工作了四五年,房价尚可以接受时,两人白手起家,尚无买房能力,待到工作稳定,有了孩子,工资增长速度已赶不上房价涨势,只好一直租房。最近,他们正在看房,完全没了以往的焦急,售楼员总是满脸堆笑,小户型也可以随心挑了。

  而我的表妹一家,年龄和那对“新上海人”夫妻相仿,但她现在却自嘲自己被“株连”。和绝大多数上海家庭那样,结婚前表妹的户口当然是在父母家,父母在自己杨浦区的售后公房产权证上写上了一家三口的名字。而内环线附近的婚房则是2006年男女双方家长共同出资合买的,产权证上当然是两人各有份,当时他们还对这种“现代家庭治理制度”颇为得意。但随着孩子的出生和长大,换套学区房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还没下手,限购令就来了。

  表妹名义上有两套房,正属于“打击对象”,于是想出一招“李代桃僵”之计,卖掉父母唯一的那套售后公房,以父母名义购买学区房后,将孩子的户口报入,双方互换住所。但那套公房和学区房的价差太大,短时内无法凑足,退休了的父母也申请不到贷款,婆家顾虑到产证上只有女方父母名字,也不愿出资。联想到婆家的不信任,使这件事闹得双方关系紧张。在她看来,像自己这样的“被两套房”在上海家庭中比比皆是,正常的换房刚需就这样被“打击”了,她觉得自己很冤。

  其实,一刀切地限购是否合适,这本来就有争议。再加上这种很极端的措施本就是“急救药”性质的,要想长时间实施下去,进行合理的调整当然不是过分的要求。“限购”的初衷是为了防止楼市炒作,而不是打击刚需,那么对于有实际换房需求的普通人而言,是否可以规定两套房以上的家庭只能购买大户型,并且新购房屋必须限售一定年限。这样有条件的“限购+限售”,既可以保证小户型刚需者的利益,也可以满足改善型换房者的要求,限售措施又屏蔽了炒房者。

  丁艳芳

  最好不要被“微调”弄走样

  珠海最近也加入到楼市限购城市名单中,看似只是增加了区区一个城市,其实对楼市产生的影响不小。尤其是眼下楼市正处在微妙的十字路口,就要看限购令还能不能hold住了。

  在限购、限贷和房产税等各种楼市调控政策中,房产税的作用如同“毛毛雨”,限贷政策奈何不了“有米”的购房者,实际只有限购最管用,经过近一年的“政策发酵”后逐渐显出效果。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加入到楼盘降价的队伍中,说到底还是要归功于限购政策。

  不过,楼市降价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迎来拐点,目前还真不好说。在宏观调控政策面临“微调”后,各方对于还要不要继续实施楼市限购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甚至部分政府人士也表示可在一定情况取消“限购”。

  对取消限购最起劲的当然是开发商,暗中做手脚想出绕开限购令。比方说开发商主动打电话或群发短信息给客户,声称只要看中房子,就有办法“搞定”限购问题。具体操作的手法是属于被限购范围的购房者与开发商先签定合同并支付房款,但是暂时不到房产交易中心去办房产证,而且不必马上缴契税。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