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成交同比减少4.9%,为32714套,与此同时,全市各月的数据比较稳定,普遍在2600套左右,而蓬江、江海各月的数据也比较稳定,普遍在900套左右,但总体来说,上半年的数据相对较好,而下半年的数据相对较低,“拖了后腿”,总体呈现出高开低走的状态。对此,二手中介人员有直观感受:去年,自进入8月以后,尤其是10月以后,无论是访客,还是成交量都有所下滑。举例来说,上半年,一个中介人员接待3个访客,可能就会有成交,而下半年,即便是接待七八个访客,也未必有成交。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二手房房价随着一手房房价上涨而上涨;二手房房贷利率相对较高;一手住宅供应增多;市场大环境转冷,且暂时没有调控的迹象,使得置业者普遍呈现观望状态。 市场的遇冷,也使得二手房房价总体趋于稳定,没了2017年的疯狂。 关键词二:限楼龄 事实上,二手房成交受到影响,还与“限楼龄”有关。之所以单独拎出来来说,主要是相对“新鲜”。 据观察,银行对于步梯楼的普遍态度是:超过15年楼龄的房源需要考虑,超过20年楼龄的房源较少接单,超过25年楼龄的房源几乎停贷。一般来说,楼龄越大,楼层越高,获得贷款的成数就越低,或为5成,或为4成,甚至停贷。伴随贷款成数较低的,还有银行评估价较低。举例说,一套2003年建成的房源,房龄有15年,实际成交价为70万元,银行评估价只有60万元。按照政策,本应贷款7成,有的银行只允许贷款5成。如此一来,他只能贷款30万元,距离期望的贷款49万元相差甚远。 二者综合作用,“逼着”部分中低收入的刚需群体黯然离场。 关键词三:“傍一手” 与一手房市场一样,二手房市场逐渐遇冷。为此,大型连锁中介机构“稳”字当头,不敢冒进。有的中介机构直接关店,更多的中介机构希望开辟新的盈利窗口,投入一手楼盘的“怀抱”(“傍一手”),实行“一二手联动”。如此一来,自然有利于二手中介“过冬”,可这又好比是一个人生病了,可以吃抗生素让身体马上有所好转,但却不能长期服用,所以,二手中介首先要做好主业,以免客户流失后,工作更为被动。 “锐眼”看土拍市场 受邀嘉宾:冯景全(江门地产智库成员、楼市分析师) 上半年有点热,下半年有点冷 虽有“虎头蛇尾”之嫌,但并不妨碍2018年成为土地市场的丰收年。“不看广告看疗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综合《江门日报》及房地产媒体公开报道信息得知,2012—2014年,江门房地产用地成交活跃,年度房地产用地成交总额在40亿—64亿元之间,2014年高达64.62亿元,2015—2018年,成交金额分别为:20.59亿元、65.31亿元、163.5亿元、约200亿元。 那么,这个“丰收年”究竟有何特点?据我观察,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楼面价维持高位 从楼面价看,全市住宅地楼面均价3235元/平方米,同比上升3.9%,其中,蓬江区平均楼面价约6100元/平方米,为全市最高;其次是江海区,平均楼面价约5200元/平方米。虽然2018年全市楼面地价没有刷新纪录,但整体楼面价仍维持高位。 特点二:前热后冷 2018上半年延续2017年的热度,高价地、高溢价率不断。虽然楼面价没有创出历史新高,但恒大、华强集团在滨江华盛路还是分别拍出了高价地,与历史纪录也仅一步之遥,而新隆置业则在新会拍出了高价地,刷新了新会楼面价记录。2018下半年,土拍市场则快速降温,高价地、高溢价率基本绝迹,低溢价甚至流拍频现。以江海07号地块为例,该地块折合楼面地价4964元/平方米,溢价率仅3.15%,比此前嘉华集团摘得的该区域地块大为“便宜”。 为什么到了下半年就“蔫了”?主要有几大原因:经过2016—2017年土地市场火爆,部分房企拿地任务已基本完成,如碧桂园是2016—2017年江门土地市场的常客,而2018年则难寻踪迹,可能是因为前期拿地较为饱和;另一方面,2018年下半年起,住宅成交量开始逐步下降,去化难,库存逐步上升,影响房企拿地信心。多项调控政策叠加效应显现,房企融资成本上升,拿地门槛提高。2017年以来,随着银行利息逐步上浮、公司债成本上升,房企拿地和项目开发资金成本有所提升,加上“房住不炒”相关政策逐步推进,房企谨慎心态明显。 特点三:起拍价高 2018年土拍起拍价有所提高。相比过去几年起拍楼面价仅每平方米两三千元,2018年无论城区还是下属县市,起拍价明显提高,4000—6000元/平方米的楼面起拍价为常态。以新会为例,2017年新会会城梅江村地块起拍价4120元/平方米,而2018年同区域的新会汽车站旁的地块起拍价则高达6360元/平方米,涨幅超5成。另外,高起拍价也是造成今年低溢价率的重要原因。 特点四:“新面孔”涌入 2018年以来,新晋房企频频布局江门,涌现了华强、华润、华发、旭辉等10多家“新面孔”,究其原因,一是江门作为大湾区成员城市、加上近年引进的产业项目成果超预期,城市发展前景明朗;二是一二线城市调控严格、拿地门槛高企,使得部分房企转战有发展潜力的三四线城市。 主持人:周春锋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