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兆菊告诉记者,现在人们还不清楚自闭症的具体病因,而全世界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愈方法,对自闭症懂得最多的就是患儿的家长。“当年我孤军奋战时,一样样摸索,效率很低。现在家长团结起来,互相分享经验,从心理、感情和精神上互相支持。我们经常聚在一起,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互动、认识朋友的机会。” 1971年10月,申兆菊生于辽宁省清原县大孤家镇松树嘴村,是家里的老大。父母勤俭持家,将3个儿女都送入了大学。而申兆菊格外优秀,1990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后来一路深造至2000年博士毕业。她是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博士。 2016年底,经介绍,申兆菊加入了微信群“真爱力量”,认识了家住新泽西的群主文静,她本人是中医师,也有一个轻度自闭症孩子。 美国WePartner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投资官 工作忙,带孩子累,但这还不是最难的。2013年夏天,3岁的老三被确诊患有轻度到中度的自闭症。申兆菊走遍美国,给孩子进行各种康复、干预和治疗。她也读了很多关于自闭症的书,了解到其中亚斯伯格自闭症的症状。她也因此把一直困扰她的老二的各种行为、理解和社交障碍等问题跟亚斯伯格联系到一起。2015年10月,老二被确诊为亚斯伯格自闭症。 我要爆料联系电话:021-22899999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4个孩子2个自闭,“为了孩子”成最大动力 2009年前后,亚特兰大开始陷入房市危机,申兆菊却看到了商机,自学考取了房产经纪人执照。那年夏天,她发现周围房价跌了20%,而各色人种混合居住区更是跌了75%。但是这个时期房屋租售比很好,她就用自己的全部积蓄7万美元,买了第一处投资房。此后,她又通过借贷,陆续买进20多栋拍卖房用于出租。为了省钱,申兆菊经常在下班后亲自刷墙壁、铺地板、修厕所,捎带着怀孕生小孩,很苦,可是她却乐此不疲。 图说:申兆菊(右一)和团队成员庆祝新大楼过户。受访者供图 现在申兆菊把爱投向更广阔的人群,不止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不止是同病相怜的孩子们,“在我80岁前,要建一个开放给特殊需要家庭的‘双养城’,让成年的有特殊需要的人(自闭、脑瘫、先天愚型等)跟父母在里面分开居住——子女在里面工作和生活,白天有机会见到父母,能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能指挥安排子女的日常。我们通过自助、互助和协助,给这些简单、快乐、善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一个有质量、有尊严、安全的幸福人生的机会”。 经过一年运营,很多有自闭娃的家庭参与进来,各种支持力量也参与进来。现在“真爱力量”每月有聚会,定期举办特殊需要儿童绘画比赛和画展,还有冬令营和夏令营、乒乓球特别训练班、音乐兴趣班、贺卡义卖、乐高干预班等。他们的活动也从亚特兰大、新泽西拓展到了圣地亚哥。 她也曾掉进过“坑”里。2014年6月她买进24家公寓,虽是黄金地段,但也是全市治安最乱的区,“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枪声,就是在那儿。”警察经常打她电话,不是她哪个房客被抓,就是谁谁又打架了,甚至有小偷光天化日开着铲车把她新添的洗衣机、烘干机通通搬走。2015年底,申兆菊果断卖掉了这批公寓。 “买这栋商业楼是我房地产投资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交易。”因为是网上拍来的,跟银行签订的买卖合约中,买家没有任何商量余地,需要在签订合同后24小时内把40万美元的押金交上去,在45天内过户。因为没经验,申兆菊交了押金才知道,买这栋楼,还需要一笔预计200万美元的改建费。算上这笔钱,买楼总价是400万美元,银行只能贷200万美元。合伙人中的两人畏难退出,剩下的一个犹豫不决。有一天,她问申兆菊:“如果我也退了,你怎么办?”申兆菊听了没回答——如果这位合伙人也退出,她是真的无路可走了。最后,这位合伙人说:“我和你共进退。如果有损失,我们一起承担。”留下的这位就是张维霞。她们在朋友圈中挨个询问,最终找到20多位投资人,凑齐了买楼的钱。22个月后,这栋楼成功转手,给投资人赚了18%的年平均回报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