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微信公众号“八声的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早在年初,美团(03690)CEO王兴就感慨过,今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而还有20天不到,我们就将告别2019年。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微观层面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严峻的就业环境。相比于前几年的大举扩张,今年以来不少知名互联网企业开始裁员收缩,一些制造大厂也开始只出不进。 虽然很多公司都不愿意承认“裁员”,美其名曰只是“人员优化调整”,但结果和事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2019年5月,甲骨文裁员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被裁员部门为中国研发中心,北京区域首批裁员人数大约为500人左右。尽管被裁员工最终的补偿方案是N+6,不少员工仍感到难以接受。 8月,蔚来汽车内部邮件显示,将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9月底保留7500人。而在8月初,蔚来员工总数为8800多人,相比蔚来员工数最高时的9800人,已经减员1000人。 11月,网易暴力裁员事件引发争议并持续发酵,时隔几年后,“中年危机”在这个寒冷冬天重返舆论关注的中心。 不光是国内,全球似乎也被寒流笼罩。 4月,美国科技巨头IBM传出关闭其位于新加坡淡滨尼工厂的消息,并解散该工厂的全部员工。 7月,德国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宣布,将大规模削减投资银行业务,预计将在全球裁员约1.8万人。 11月,戴姆勒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1100个领导职位,约占其管理层的10%。在裁员计划中,共有超过1万人将离开戴姆勒集团。 中央提出的“六稳”中,“稳就业”排在第一位,被誉为稳定的基石,渐行渐近的经济寒冬中,如何才能保障普罗大众的权益? 2019财经头条全球经济学家年会 ↓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 ↓解析中国特色的解决对策↓ 寒流之下,危机背后的真相 这背后,其实就隐藏着中年危机的真相。 在劳资纠纷中,打工者往往处于弱势,中年危机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如何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安全度过中年危机,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可供选择的道路其实很多,但真正靠谱的并不多。例如创业或者搞副业,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搞副业风险小,但需要在上班的同时腾出精力来做,收益得不到保障。创业则更不用说了,风险系数太高。 对大部分人来说,在中年危机之前尽快持有更多的资产,几乎是对冲失业风险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当前,股市的萎靡和市场激情的衰退中,面临“核心资产荒”的一二级市场显然并不是最佳选择。 2019财经头条全球经济学家年会 ↓听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讲述资产的未来价值走向↓ 在诸多资产配置中,房产无疑是最为特别的,尽管楼市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围绕楼市的话题始终历久弥新。 有恒产者有恒心。在充满变数的当下,房产成为了最靠谱的保值增值资产。而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房产依旧是大部分人抵御风险、养老善终的重要核心资产。 至于理由,正是本文接下来重点要说的。 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7%和0.5%。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7%和4.4%。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7%和4.6%。 为数不多出现下滑的数据,则是企业的拿地热情。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83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16.3%。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楼市降温主要体现在房地产整体的销售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个市场的大环境没有发生改变,依旧稳步向前。 因此,如果用一个词来定性描述今年的楼市,“降温”并不准确,“分化”才是2019年楼市的真相。 首先是楼市供给端,随着融资政策的收紧,今年以来,多数银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的范围已经从“50强”缩减至“30强”。据悉,近几年来,大量的小型房企已无法从公开渠道募集资金,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可见,未来房地产商强者恒强的分化效应会进一步加剧。 其次是需求端,这也是与大部分人息息相关的部分。楼市需求端的分化早已有之,很多年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就和其他地方形成鲜明对比。但今年以来,楼市的“小分化”时代,有向“大分化”时代过渡的趋势。 一方面,中央今年多次召开会议强调稳房价、稳地价。 例如1月份,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上,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提出。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再次提出。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强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被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成为今年关键词。在因城施策背景下,各地为留住人才各出“奇招”,体现在地方楼市的落户、限售、限购、公积金等政策和补贴上。 例如广州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年龄限制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 周岁。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入户。 杭州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在三亚实际工作满一年,且缴纳满一年社保及个税,即可购买一套房产。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人才“居转户”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对于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且购房需要缴纳个税或者社保年限,新片区从5年缩短到3年等。 据中原地产统计,今年以来楼市人才、公积金、租赁等政策出现井喷,前10个月共482次,相比2018年同期上涨超过20%。 在中央强调“稳”,地方人才政策频出的情况下,2019年后房产时代的楼市格局已然形成,即楼市大分化时代的到来。楼市的香饽饽不再只有北上广深,众多的新一线、强二线城市将会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楼市价值洼地。 2019财经头条全球经济学家年会 ↓听酒店,即将齐聚一堂,震撼发声! 2019财经头条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地产分论坛,带您深度解析2020中国楼市新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