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分享会(受邀参与) 2020企业课堂 商业贸易的往来与历史的铺陈,让这座城市的商业基因悄然壮大。 11.3 · 中午 第三环节:资本赋能 存量资产再出发 将目光投向另一端的新加坡,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新加坡的乌节路市中心的商业才刚刚萌芽,日本购物中心的先驱者还在研究欧美的经验与模式。 2013年,地产行业的前景未如想象中乐观,尽管销售市情火爆,但泡沫论四起,房地产调控政策再次密集发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商业地产迎来了快速增长的空间,不少地产开发商也纷纷转型,试图打造出亮眼的品牌。 2005年,一街之隔的正佳广场开业,随后太古汇、万菱汇、天环广场等一个又一个的标杆购物中心相继落地于此,“天河商圈”成为了广州商业的地标。 11.4· 上午 第二环节 模式探寻 商业新生态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以及商业中心,可谓是中国商业发展的先锋。 2020观点商业年会 招待晚宴
第一站:广州——千年商都的基因与传承 第四环节:REITs前奏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一直以来,港资企业以精细化的运营、稳打稳扎的开发节奏、成熟的管理体系以及卓越的模式,成为不少内地房企吸取经验的来源。 1966年,海运大厦第一期正式开幕,这座位于尖沙咀邮轮码头及中港城码头旁、由九龙仓开发的购物中心,基本上是香港乃至全亚洲第一个最早建成的购物中心,算是当代香港商业故事的开篇。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商业地产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极强的市场生命力,让这个城市的商业色彩依旧亮丽。 疫情后,上海首个新商场,也是创造了上海商业购物中心单体量最大纪录的商业体——南翔印象城MEGA开业,迅速激活了商业活力并引领市场复苏;LV上海恒隆店8月销售额近1.5亿元,创下了LV在国内单店月销售额最高纪录。 1917年中国第一座自建的百货大楼——先施百货拔地而起,兼具百货、酒楼、旅馆、娱乐于一体,引领当时时代之风潮。1918年开业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永安百货,既是时代的符号,同时也是当年时尚潮流的先驱。 商业地产运营的逻辑正是如此,适者生存,只有把握运作规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恒隆决定做商业地产,而且要做高档。因为低档的购物商场谁都能做,高档的不一样,需要很多经验,对地点、设计的要求,知识含量也很好。”陈启宗尤其强调,做高档商业房地产,要么持有,要么整售,分单位出售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定会死掉”。 走进上海标杆商业地产项目 第二环节:价值重构 资管新窗口 主题讨论会 主题:存量资产的周期跨越 2020年度中国商业地产TOP100 全体大会 主题:商业重生 聚合的力量 第一环节:存量下半场 资产投融走向 在时代的变迁中,上海逐渐出落为国际都会,标杆性的购物中心先后落地,为国内商业极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商业运营的碰撞、存量资产的挑战与机遇、资本运作的创新与魅力,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具体日程安排以现场流程为准 作为商业地产的弄潮儿,广州商业发展一直紧跟时代变化,同样也是位于标志性的“天河商圈”,10周年的正佳广场进行了第三次的大转型,将定位调整为“家庭时尚超级体验中心”,通过调整业态组合比例,增加轻奢品牌、餐饮等占比,并将科技艺术等元素引入,最大化地为消费者提供体验之感。 同年,优衣库华南最大“全球旗舰店”开业、番禺万达广场开业以及第一个落户在一线城市的广州万达城(时称)奠基,足见广州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商业步伐。 11.3 · 下午 商业地产从无到有,再到各自的模式与经营策略的摸索,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在香港,有森林般的摩天大厦,也有让人流连忘返的购物圣地。同一条街上,可能走走几步就是一个购物中心,尽管重复度高,但运营商们善于利用自身特色与产品定位形成优势,发挥聚合效益。为了吸引客流,通过与地铁合作开发的模式,为消费提供更多便捷条件,也在引流中提高营收。 提到国内商业发展的标杆与模板,大多数人会选择百年开埠的香港。 由此,自2019观点商业年会首次在上海举办之后,今年也将继续落地上海,与各地嘉宾一起,共论“商业重生聚合的力量”,共同探析经历疫情大考后,商业地产如何疫后重生。 暨商业表现奖颁奖典礼 加之市场面临着商业地产发展过快的担忧,整体供应量过大以及经营同质化等问题,如何将新潮流与商业运营结合,并成功带来肉眼可见的营业增长,是业界思考的一个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