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调控政策不断加码 多方谋定长效机制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1-03-15 16:53
最多人玩的网络游戏 百度搜索风云榜 90后男明星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2020 减肥产品哪个好 b级车销量排行 中国物流公司排名

本报记者 刘波报道

热点城市精准施策、供求两端联合发力、房贷领域管控日趋严格,接踵而至的调控“组合拳”,让往年楼市 “金三银四”的小阳春再难以重现。

近日,上海、深圳、杭州、郑州等城市房地产市场再现一轮密集的收紧潮,部分城市的楼市政策重磅加码。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各地各种房地产相关调控和信息发布已近百次;延续至3月份,仅前4天就有10余个关于房地产的政策或信息出台,一天之内多个热点城市“扎堆”出台楼市新政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

围追堵截市场乱象 多地楼市迎密集调控

3月3日,杭州市发布楼市调控新政,强调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并将法拍房纳入限购。这是杭州在1月27日的楼市调控升级之后,再度对楼市“挥拳”。

同日,上海再为楼市“打补丁”,新“沪七条”重磅发布,首次针对新房明确提出限售,并按优先购房政策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限售5年、强化住宅用地供应管理等措施。据悉,这是继1月21日“沪十条”拉开上海新一轮楼市调控的大幕以来,当地有关部门第七次对楼市“动手”。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层层加码,涵盖内容更加具体且一脉相承,均旨在封堵市场乱象,强化对无房家庭购房权益的支持。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在3月3日公布消息称,拟对《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局部内容进行动态修订,修订后,深圳新建商务公寓或将成为历史。而自今年1月起,深圳已先后出台8次楼市调控,涉及新房、二手房等领域。其中,2月8日出台的“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机制”对市场影响最大,从中介机构、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等方面对二手房价格进行限价,力度空前。

同样是3月3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近日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无锡市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前,倪虹已陆续赴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

除此之外,北京、无锡、海口等多个城市也在近期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针对热点城市进行多轮精准调控,已经成为2021年房地产领域政策潮的重要特征。有业内专家指出,近期调控政策频发,主要着力于去除房地产市场投机的土壤,通过“打补丁”等多种方式稳定市场价格预期,通过打击投机性需求,以保障无房户的自住刚需。

房贷趋严成新常态 金融监管持续压高

各地因城施策的同时,严控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控制银行房贷规模,也成为今年房地产调控的重要环节。

继2020年8月央行联合住建部对房地产企业实施“三道红线”要求后,2020年底,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并于2021年1月1日实施,助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

在高层的总体部署下,各地也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落实的详细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围堵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3月2日,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公布《贵阳市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贵阳公积金贷款流动性风险拟实行三个等级响应。以进一步防范化解贵阳市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平稳运行,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3月3日,杭州市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再次明确要严格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并从严格审查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真实性、加强贷后资金管理后等四方面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3月8日,河南省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征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调整意见和建议的通知》,涉及公积金的申请、贷款额度、贷款比例等五方面问题。

而在此之前,广东、四川、山东等地也相继对各自辖区内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指标进行了调整。华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王筠表示,从一定层面来讲,银行的信贷额度也决定了市场走势,随着房地产贷款等政策的继续巩固,将会使得涉房贷款领域的供需两端逐步进入新常态,从而促进市场更为良性健康发展。

着手供给两端 楼市“降温”成效显现

在一系列趋严的监管政策下,热点城市的楼市降温情况已经显现,购房者入市脚步明显放缓。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调查数据,2021年2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588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涨幅较上月收窄0.17个百分点;百城二手住宅均价1558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8%,涨幅较上月收窄0.04个百分点。

其中,深圳在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机制落地的影响下,新房、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均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月深圳一手住宅成交量为3434套,环比1月下降58.9%;同期二手房网签量共计5272套,环比下滑41.2%,近乎腰斩。而北京新建商品房市场(包括住宅、写字楼、商业)在2月的实现总成交额也仅为208.3亿元,环比下跌55%;对应的成交量为3595套,环比下跌63%。

供给端方面,重点城市土地市场也迎来重大变化。2月18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文件要求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对此,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曾在日前表示,今年要求各重点城市继续增加住宅用地供应量,与此同时,防止市场主体由于不掌握重要关联信息带来的竞争,今年要求各地进一步将住宅用地出让信息合理适度集中,重点城市要对住宅用地集中公告、集中供应。

王筠分析认为,从供给端入手,一次性推出大量项目集中入市,可形成住宅新盘项目的聚合效应,从而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客观来说也会对部分溢价率过高的土地市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房住不炒”的总调控取向下,房地产领域的相关政策将会保持一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加强力度。未来,土拍政策、金融政策,将同精准而综合的短期调控政策一道,逐步形成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