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解决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拉抬房价的问题,成为楼市调控的当务之急。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不少地方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刺激消费的金融政策,却被不少“炒房客”作为楼市杠杆,助长投机的风气。
房地产金融监管正在从个人端口和企业端口全面强化。近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三部门发文,将个人违规挪用经营贷购房的“围堵”扩围至全国所有区域的全部银行业机构。同时,杭州、湖州、西安等地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包括开发贷款资金封闭管理、购地金额来源审查、预售资金监管等多方面,对房企资金管控进一步加深。(3月29日《经济参考报》) 此番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从提高放贷门槛、控制贷款成数、加强实质性审查、严防内外勾结等几个重点方面着手,同时将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全方位出击,可谓“动真格”。在“房住不炒”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下,炒热楼市的违规经营贷要“凉”也是迟早的事。(王晓东) 经营贷违规流向楼市,一方面是投机资金炒高房价,影响调控大局,不利于社会民生稳定;另一方面是扭曲了其原本的经营属性,将原本应该流向中小企业,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挤占。综合两方面,经营贷与楼市的“亲密接触”,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稳定都不利,只“肥”了一部分投机客。 此番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三部门发文,将个人违规挪用经营贷购房的整治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区域的全部银行业机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的自查不力。根据媒体报道,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银行对经营贷合规性自查结果显示,相关违规业务占比不足1%,然而根据业内人士估算,实际占比远远高于银行自查通报结果。这自然引致政府部门的重拳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