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珊会客厅 | 经营贷禁入房地产,对银行和楼市影响几何?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21-05-03 23:36
最漂亮的av 2019最火电影排名 imdb电影排行榜 mpv销量排行榜 中国复姓有哪些 世界首富是谁 中国木门网

热评:重磅利好涨士气!揭秘医美板块产业链的成长价值,速看详情>>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金融城

近期,银保监会、住建部和人民银行等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禁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要求各地开展专项排查,加大督促整改和处罚的力度。北京辖内银行自查发现,2020年下半年涉嫌违规流入楼市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约3.4亿元。为什么会出现经营性贷款流入楼市?新规对规范贷款和平抑房价有多大影响?本期《雨珊会客厅》邀请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老师和我们聊聊这些问题。

雨珊会客厅

新金融联盟打造的高端人物访谈栏目,主要针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热点事件、前沿话题,邀请金融界资深专家,分享真知灼见。

本期嘉宾: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导钟伟

《中国外汇》副主编。长期从事银行转型和人市场研究,对宏观经济和房地产也有所涉及。著有《金融资本全球化论纲》《关注贫困:国际发展融资研究》《新巴塞尔协议和操作风险理论研究》《后危机的货币和监管政策研究》《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和货币重构》等专著,现任民生加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主持人:

新金融联盟秘书长 、金融城CEO吴雨珊

曾就职于专业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历任高级记者、北京新闻中心副主任、金融版主任。长期专注于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观察和研究,公开出版相关文章及书籍逾100万字。曾出版著作《变革二十年——交通银行与中国银行业嬗变》、《开发性金融创世记》。

经营贷禁入房地产,

对银行和楼市影响几何?

访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雨珊会客厅》的主持人吴雨珊。今年以来,北上广深多个地区的房价有所上涨,有一种声音认为部分贷款违规进入楼市是助推因素。近期,银保监会、住建部和人民银行等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禁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要求各地开展专项排查,加大督促整改和处罚的力度。北京辖内银行就自查发现,2020年下半年涉嫌违规流入房市的个人经营性贷款约3.4亿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经营性贷款流入房市?新规对规范贷款和平抑房价有多大影响?今天,《雨珊会客厅》邀请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老师和我们聊聊这些问题。

违规经营贷对楼市影响有限

主持人:钟老师,您好!经营贷是用于满足企业经营资金需求,不能用于购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机构明知故犯?

钟伟:经营贷主要是给企业用来,比如说发放工资、正常的经营的。不仅不能用来购房,也不能用来买车。可能会有一些经营贷流入到了相对违规的领域,比如说买房。但是我们也得小心,一个就是经营贷的发放规模。比如说2020年经营贷的整个增量大概有2.2~2.3万亿,当中出问题的、涉及违规的资金到底有多少?如果是几个亿、几十个亿的话,相对来说整体经营贷的质量还是优良的。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肯定,还是帮助了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始他们的稳健的经营。

其次,违规流动的资金,它是流入了楼市,流入了股市或者其他的领域,并不仅仅流入房子的问题。

第三个,总体上来讲,流入房市资金的量和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占比来看,还是一个微量的占比。2020年新房的交易金额可能会有10万亿级,二手房交易金额也挺大的,可能有7万亿级,两者加起来的话17万亿级,如果有几亿、几十个亿的住户类的经营贷流入到楼市的话,应该说对楼市不构成显著的影响。

主持人:最近市场流行一个段子,银行得知借款人把资金用于企业经营,心里会忐忑不安,如果用到购房反而会踏实一些。不知道这个段子是真是假,但是看过的人总会莞尔一笑。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营贷的风险较大,与它较低的利率实际上是不匹配的。您认为银行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既合规又符合商业原则呢?

钟伟:这个段子是有一些道理,就是个体工商户借的贷款或者住户经营贷借了之后,银行觉得如果你炒房我就放心了,如果你去搞经营我就不太放心。这反映出其实银行对风险防范还是挺注重的,同时也反映出经营贷的确有其必要。因为住户部门的经营状况还是比较不容易的。如果我们放大这个场面来看的话,大概可以总结出这么几点。

第一个,银行对于贷款风险的关注是无可非议的。因为银行的钱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603883,股吧)存进去的,或者是企业或者是政府的存款存在里头所导致的,所以负债端商业银行一定要负责任。

这种思维是可取的。但同时也得小心商业银行不能有当铺思维。如果是经营贷发放出去之后,在贷前要尽职,在贷中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而不仅仅是用当铺思维,看有没有抵质押物。

目前的私营企业主也好,个体工商户也好,他们越来越多进入的领域是什么?实际上不是生产型的,还有是服务型的。可能在地域方面的分割更明显,提供足额抵质押物的能力也比较欠缺。商业银行可能需要创新自己的风险管理的方式,比如说利用一些大数据、人工智能去判断贷前和贷中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监管层或者是政策层面,可能会需要做更大的改善。譬如让经营贷的扩张速度带有一些政策性的目标,扩张的速度和商业银行的市场能力之间是不是匹配?

比如经营贷的扩张速度年化,每年要求20%、30%或者甚至更高的增速,它和8000万户的个体工商户和3000万户的小微企业主、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扩张速度是不是相匹配?如果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反差,可能会有一些经营贷没用在原来设想的初衷上面,我建议监管层可能得把经营贷的扩张速度放在相对来说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扩张速度相一致、相匹配。

另一方面,经营贷的定价方面,可能使得经营贷回归更像市场化的定价会好一些。总体上,现在5%以下的经营贷利率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商业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成本来源还是比较贵。

商业银行说利差很窄了,当然我得关注风险,是吧?也许负债端比如说国债利率稍微还有一些下行空间吗?存款准备金是不是还有一些下调的空间?或者是经营贷相对应的专项资金来源是不是可以稍微便宜一点等等。另外,比如说在经营贷的定价方面是不是市场可得性比价格可能更重要?

国外对于小微企业、住户部门的经营性贷款定价是不便宜的,比中国要贵很多。在此之前非常灵活的,比如说互联网机构推出的随借随贷、随贷随还的定价,可能日息万2万3都算便宜的。万2万3年化后可能就是7%~10%了,对吧?

本篇编辑:adminer